邂逅老伍的爱情故事
1993年,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伍丹农被电话吵醒,风靡全英国的古典音乐电台主持人兴奋地告诉他,他所写的笔友故事获得最浪漫情书奖,这也是他一生中得过的所有奖项里最为特别的一个。像一场英国浪漫电影以旁白的方式开始,这段话是老伍为自己这本书设计的一段开头情景,也像一把开启过去时光隧道的魔法钥匙。
今年65岁的伍丹农出生于香港,人称老伍,在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老伍酒吧。老伍的自我评价:木讷、任性、独行,内心永远安静不下来。1966年,15岁的老伍跟远在2500公里外的马来西亚槟城一位14岁的女生通信,这位女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明月,后来成为了老伍的妻子。这本书最早的名字就叫《明月千里》,当年有个很红的香港歌手叫徐小凤,唱过一首名叫《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歌。其实,读完这本书,才觉得这个书名倒是妥切。但出版方考虑到以“明月”开头的书名很多,怕淹没了,才改成现在的书名《寄给与我相同的灵魂》。
这是一对跨国笔友的传奇爱情,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张又一张薄薄的信笺,靠邮递漂洋过海,回溯20世纪一代普通人的流金岁月。那是车、马、邮件都慢,互联网还远未称霸的年代。他不眠不休地写信,为了能在清晨五点准时投入邮筒;对着槟城地图,用行军思路规划水路“进攻”……这一切回忆都构筑得太艰难了,所以更懂珍惜,花费了太漫长的时间,所以也来不及爱上别人。老伍17岁到英国求学,4年后,从未离开槟城的明月毅然相随,两人在英国秘密结婚,育有两子一女,都由华罗庚起名。
网上这段话一定出自该书策划者田心之手,我有理由相信,因为只有她才可以高度浓缩这段爱情传奇。三年前的一天,在爱琴海购物中心,我第一次听她给我讲老伍的故事,就被这段纯洁而传奇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有如触电般的感觉。那时我就想,在互联网的今天,这样美好的爱情故事,已再难重现。5年,1000多封信,300万字。现在,谁还鸿雁传书呢?时光不过才过去50年而已,而这段纯洁而浪漫的往事,却如同所有人曾经有过的青春一样,不可逆转,老伍的故事也唤醒了笔者曾经的青春回忆。当年孔子站在江边,望着滚滚之东流,无限感叹:逝者如斯夫!
与老伍的“约会”
2014年,我有机会去英国牛津学习一段时间。田心得知后,把我的电话告诉了老伍,老伍随即与我联系,约好他驱车从伦敦到牛津会我。初次见到老伍,观其穿衣打扮和气质,像个标准的英国人,腿长个高,帅气,再细看,才觉察出是华人。老伍对牛津很熟,他先带我去了一家临近泰晤士河的酒吧,很惊奇的是, 1000多年前这家酒吧就坐落在这个位置。英国的酒吧文化历史悠久,已经融为英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世界吉尼斯纪录记载,英国最古老的酒吧约为公元560年,所以酒吧在招牌上标榜自己的创建时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喝了一杯啤酒,听着老伍的介绍,我感觉已将英国1000年的酒吧文化喝进了胃中。
之后,穿过几条街,老伍带我去了牛津的布朗思餐厅,优雅而简练,选定座位,老伍从双肩包里掏出苹果手提电脑,打开一张张过去几十年的老照片,信件的拷贝文件,每个文件都有编号,就好比老伍设计过的飞机力学图纸。这时,老伍开始给我讲述他的爱情故事。1979年,他和他的妻子明月、中国驻英大使柯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就在这家餐厅聚会,然后他翻出了这张照片(书中也有这张照片)。老伍手指着餐厅内临窗靠街之处,有一个高出地面的木台,即是当时他们聚会具体的位置。如今木台已经拆除,完全找不到过去的一丝踪影,餐厅的风格也与从前迥异。但随着自己的讲述,老伍完全沉醉在过去的幸福时光里。
如果从1984年算起,这本书其实写了32年。当然,如果从1993年获得全英浪漫情书奖正式开写,老伍也写了23年。青春很短暂,爱情却很美好。因为美好,所以,短暂即永恒。在追忆爱情的时候,老伍的方式与众不同。他这本书的内容,连带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真实的。为了写这本书,老伍带着策划人田心,曾走过他恋爱时经历的每一个地点。很多事情,回到原点,才可能找出答案。老伍固然在追忆爱情,但我觉得,老伍其实更想明白的是,通过自己理科男式的青春梳理,试图找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以为这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