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黑德:若不是已为人父,《地下铁道》可能写不出来

2017-03-24
收藏
摘要: 2016年在美国出版的《地下铁道》是作家怀特黑德写作生涯的第8部作品,讲述了1950年代一位16岁黑奴女孩科拉在被奴隶主几次公开鞭刑之后逃离的故事,她搭乘地下铁道逃往自由北方,但追寻自由之路并未一帆风顺。

《地下铁道》[美]科尔森·怀特黑德著康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39.80元



关键词 黑奴制地下铁道美国历史

  □采访人:奥普拉(主持人)■受访人:怀特黑德(作家)/姜千蕊(编译)

  2016年在美国出版的《地下铁道》是作家怀特黑德写作生涯的第8部作品,讲述了1950年代一位16岁黑奴女孩科拉在被奴隶主几次公开鞭刑之后逃离的故事,她搭乘地下铁道逃往自由北方,但追寻自由之路并未一帆风顺。

  虽然科拉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她的逃亡之旅帮助很多人尤其是美国人更好地理解了并不久远的黑奴制的过去。这本作家花费16年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的推荐,当年11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自此“地下铁道旋风”席卷全美。本报编译了作家与主持人奥普拉的访谈,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这本全美2016年最火的作品。正如奥普拉评价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会告诉你如何去思考,或者如何去感觉;它只是创造出空间,让那些思想和感受自由发生。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Whitehead,1969—),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见图右,图左为奥普拉)

  □你是怎样想到要将“地下铁道”写成真实的,有售票员、车站和隧道的火车呢?

  ■很多人最初听说“地下铁道”的时候,都会以为它是真的地下铁或者火车铁道那样的存在,所以当他们发现其实并非如此的时候,会感到有点失望。我想,如果它是能在各个州之间穿行的真正的地下火车铁路网,而且它经过的每个州都代表着一种各不相同的机遇或者危险,那将会是怎样呢?

  □《地下铁道》令我想起了托妮·莫里森在《宠儿》里所写的,一些黑奴“从未离开过庭院”,却决定试图逃离。我将自己放在那个角度去想象,却发现我出生的时代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我没办法像科拉那样去尝试。我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离开庭院”,我没有那种勇气。

  ■我确实想去探索一个只知道种植园里的种种悲苦的人物,该如何迈出第一步。一旦迈出了这一步,又怎样去继续沿着这条可能会花费数年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这还是如果你不被抓获或杀掉的前提下。当你只能靠着满月来指引夜里的方向,并且只能相信陌生人不会背叛你,类似的处境,你要怎样坚持下去?

  □此前你写过很多作品,为何选择这本书直接探讨种族或黑奴制度?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这是个巨大的话题,而且我不想把它搞砸。我心里清楚,若想要作品现实感强,我得让科拉和我笔下其他的人物去经历可怕的摧残。我得首先确定我能搞定这种情况。这可能解释为何我花了16年的时间才最终开始写这个题材。

  □16年?

  ■我在写其他作品的时候,这念头一直在不停地萌发。我觉得我可能了解得并不足够多,足够能写好。但最终,我也还是得去写。

  □在你的书中,有奴隶主们发明出来的并且有很多黑奴经历过的所谓“惩罚”,这些细节是真实的吗?

  ■没错,而且我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委派作家们去采访当时已经八九十岁的前黑奴们,我读到的就是关于这些采访的记录。读完后我意识到,其实很多奴隶主都是虐待狂,并且乐于花上许多时间去构思伤害、虐待的“创意手段”,这丝毫没有令我感到意外。

  □科拉的故事是来自于哪一条你曾读到的并久久难忘的记录么?

  ■科拉逃离了种植园并乘坐地下铁道的火车奔赴南卡罗来纳州,而后又到达了北卡罗来纳。在这里,整个章节,她都躲藏在一个阁楼里,并且一直无法确定她能躲过搜查和追捕。这些情节是得到了哈里耶特·雅各布斯的启发。

  □《一个女奴的生平记事》?

  ■没错。哈里耶特·雅各布斯曾经有7年的时间都藏在她祖母棚屋里的一个角落里,为了躲避残酷的主人,也为了等待一艘船将她带往北方。当我思考如何将科拉置于挑战当中而后让她克服这些困难,琳达·布伦特——哈里耶特的笔名——一直都是我脑海中的一种原型。

  □我记得我在推介《宠儿》这部电影时,有一位非裔的美国记者问,“我们为何还需要再多一部关于黑奴制度的故事呢”?我回答说“那么你到底看过多少这样的故事呢?”

  ■直到现在我们也还是不能确切地知道那种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它是多么深刻的一种悲剧,以及它对目前的我们到底影响有多大。作为一名黑奴,意味着将永远无法拥有一种奢望:你将能够与家人一起稳定地生活、安享天年;这意味着可能某天你从田间摘棉花回来,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带走了,你的丈夫不见了,你的母亲也消失了;这意味着你自身只是一份“财产”,你将随时有可能会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而自身最大的价值也不过是继续支持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虽然其中有很多残酷的部分,但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被身为黑奴的人们所具有的勇气所鼓舞。对自由的渴求从未消逝,去尝试、去斗争的心愿也从未远去。这部作品令我感觉更加勇敢,也更加专注。你有两个孩子,你写作这本书,是不是对于他们来说,会显得尤为意义重大?

  ■是的。他们一个11岁,一个3岁。若我不是已经身为人父,我可能不会写成这样一本书。当我自己有了妻子和儿女,我才能真正意识到黑奴制度的残酷之处——它对于家庭的摧残。另一方面来说,无论何时当我对我们的历史感到痛心的时候,一想到我们孩子的未来将会更好,我便会重燃希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