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这座国际化的繁华岛国中,滨海湾花园有着文化地标一样的地位。“滨海湾花园是我们公司的一个项目,在打造城市花园的时候我们既从政府和国家的发展角度来考虑项目的规划,同时我们对市场化把握也十分准确,从客户的角度去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新加坡CPG集团董事陈绍彦在分享城市建设经验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由于岛国属性导致资源缺乏,新加坡的城市发展需要依赖经济转型升级。陈绍彦介绍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几乎每10年都要经历一次升级转型,而每次转型都跟城市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经历了5轮经济转型后,新加坡正在推动第6轮“未来经济”的转型。经过不断的升级和转型,新加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城市发展模式:由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高水平的产业和商业模式配合城市发展。
在城市建设上,新加坡是如何在产业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创新的?在进行城市的项目规划时,又如何做到产业和商业的融合发展?陈绍彦将其总结为以产业和商业设计来引领实体发展,并将新加坡城市发展经验归纳为四大产业发展导向,破除了产业和商业模式,解决下游实体发展的难题。
交通导向发展。城市项目的建设离不开交通,更需要合理的交通方案设计,如何利用公共交通来引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每一个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陈绍彦认为,交通项目的意义不是单纯解决交通或者提高工程建设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更需要关注的是每一个站点与其附近用地之间是怎样的产业链关系,通过对于每一个站点的分析,将若干个站点串成线,形成叠加产业关系,使其产生积极效益。从交通导向发展中,可以延伸出两个关系课题,第一是公共交通与产业互动的关系,进而考虑如何从中挖掘融资和投资的机会,创造并汲取价值,并且在满足商业和经济价值的前提下,能否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第二是融资投资和商业模式的问题。即如何利用综合实体的设计,妥善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城市的建设需要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提高城市的效率,完善其安全性和宜居性。
生态导向发展。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将生态规划为ABC(Active、Beautiful、 Clean三个单词的缩写)计划,A代表活跃,如通过新水活动来创造社会资源;B是美丽的意思,如通过水体来打造优美环境;C代表干净,指的是净化水资源。陈绍彦介绍说:“在大区域发展中,环境是一个重要资源,生态导向发展引导我们如何通过顺应自然法则,妥善设计和维护管理环境。”据了解,滨海湾花园目前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国民花园,其作用犹如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园里设置了2个冷室,一个制造地中海的气候与景观,另一个制造了热带高原的气候与景观。对于常年恒温的新加坡来说,让人们犹如步入了截然不同的区域体验,成为了游客必到之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作为绿色建筑,能耗比一般的办公室要低很多,成为经济和环境都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知识导向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智能服务、智慧城市的出现,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陈绍彦以“新加坡纬一区”为例介绍说,纬一区运用了产业融合的概念,将工作、生活以及学习融入到一起,打造成为一个媒体园。“科技创新也牵动了新的产业,新加坡由于劳工短缺,目前提倡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比如全程的虚拟设计与施工流程管理,目前正在推进模块化木质建筑,甚至衍生出了新产业。”
大健康导向发展。“在新加坡,政府的责任是为国民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这个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为私人医疗服务提供资源共享,为新加坡的经济开拓新的、更细化的医疗服务产业。”陈绍彦表示,如何让公共医院和医院资源与社会或者私人资源结合来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新加坡CPG集团重点实践的课题之一。“花园医院”邱德拔医院项目的设计是对该课题的呈现。邱德拔医院位于新加坡义顺地区湖边,整个医院没有围栏,很好地融入了周围的社区空间,附近居民可自由使用医院内的配套设施,如商店、美食广场、操场、屋顶农场、花园庭院等,真正打造了病患与居民的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