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开始,马大勇就对新书《江湖夜雨读金庸》的创作心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江湖夜雨读金庸》一书,汇集了马大勇35年读金庸、18年讲金庸的经验,是马大勇追思感怀金庸之作。该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金庸小说的历史情怀、金庸小说的文化品质、金庸小说的哲学意蕴、金庸在文学史的地位以及他在研究金庸小说中总结的一些细节,如金庸小说的排行榜、诗词、创作心态漂移、版本等。
随后,马大勇与白玮就“我们为什么要读金庸”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白玮认为,金庸小说沿袭了中国历史传统写作手法,蕴含了深刻的历史观和善恶观,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传承,也展现了一定的生活情趣。他认为,自古文人要想成为大家,必须要懂得生活情趣,比如苏轼、袁枚、曹雪芹等等。而金庸显然也具备这一点。
马大勇认为,金庸小说隐藏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并且金庸小说雅俗共赏,思想深刻,并且好玩有趣,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宝藏。在金庸小说中,不仅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在建筑、数学、化学、科技史等方面有所涉及。可以说,金庸庞大的知识结构和其对深邃的中国文化的把握影响了很多人。据此,马大勇认为,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化入门级的百科全书。马大勇说,如果中国文化有三大文学基础,三个支点,即儒、释、道。如果需要找第四个支点,侠文化是很有竞争力的一种传统文化。而金庸小说的文化底蕴正是在谈侠文化。金庸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马大勇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金庸的侠文化是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是西方文化无法接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金庸小说无法翻译成外文,即便生硬的翻译过去,也无法展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底蕴,这也恰恰说明了侠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