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集团的倾覆为何不可避免
郑渝川 | 2020-08-11
收藏
摘要: 秦汉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所著的《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一书,清晰而深刻的展现了公元前179年西汉王朝发生的宫廷军事政变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汉高祖刘邦得以击败项羽等各路诸侯,而登基成为天下统一的主人,有赖于开国功臣集团的鼎力相助。但在天下大定后,为了翦除韩信等功臣对于皇帝权力的威胁,刘邦着力扶持了刘氏宗室集团以及皇后吕后的亲族所组成的吕氏外戚集团。功臣集团中的异性王(武将为主),基本上被剿灭,而文臣也大多通过贪慕钱财等方式来自毁名誉。

刘邦驾崩前,已经意识到吕氏外戚集团成长为了威胁不亚于此前的韩信、彭越、英布的权力集团。当然,吕氏集团的核心仅仅是吕后一人,吕氏其他人并无与功臣集团甚至刘氏宗室集团中佼佼者相提并论的政治眼光及统军能力。而刘邦寄予厚望的宗室集团多数人在后来所表现出的要么是鲁莽,要么是胆怯,在吕氏集团的压制下几近不堪一击,只有部分佼佼者或隐忍,或假意投靠吕氏集团并因此获得少部分的掌兵权力。

刘邦驾崩后,一直到公元前179年的政变,大致就是吕后统制时期。前一阶段是刘邦和吕后的亲子、汉惠帝刘盈在位,虽然权力由吕后把持,吕氏集团成员竞相主掌了军政要职,但总体上还没有出现刘氏宗室集团成员被批量性的迫害的现象;而在第二阶段,刘盈已死,据说假托他名义的儿子登基,吕后以太皇太后身份进一步提升了吕氏集团的地位,多位吕氏男性成员被封王,刘邦诸子或被杀,或被追逼自杀。

虽然吕后一直在防范和削弱功臣集团的力量,并又试图分化、收买。但功臣集团并没有因为吕后所给予的、微不足道的封赏就感恩戴德。因为事实很简单,吕氏集团早就打破了平衡,独占而不是共享权柄;偏偏这个集团没有能力来保卫窃取而来的高位。吕后统制的第二阶段,对于刘氏宗室集团的清算,以及违反刘邦生前与大臣的约定对吕氏成员封王,这被认为突破了最基本的政治底线。功臣集团、刘氏宗室集团已经不可能与吕氏集团达成任何的谅解和妥协。

说句题外话,几个世纪后,当司马氏篡夺曹氏社稷过程中,其实就充分吸取了吕氏教训,世家大族都能分得利益成果。所以哪怕是曹魏皇帝在街上被司马氏的士卒捅死,也未见曹魏忠臣现身来与司马氏死磕。

《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吕后在生命暮年对于吕氏集团的防卫策略所进行的部署。吕氏集团其他人不堪大用,而吕后虽然一贯狠辣,却没有对于宗室观念很强的刘章、琅琊王刘泽、齐王刘襄等人下手;而且错误的估计了功臣集团对于吕氏独大这种局面的接受程度。这些都使得吕氏集团的倾覆变得不可避免。

“诛吕之役”的大功臣刘章,以及其兄刘襄却没有被功臣集团选为替代吕氏傀儡为帝的人选。《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一书指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刘襄兄弟敢作敢为,具备政治能力,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如果选其为君,就并不利于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元勋功臣夺回在吕后统制时期失去的权力。基于利益的考虑,刘襄兄弟虽然相比被挑中的代王刘恒更适合接替皇位,还立有大功,却因此被无情抛弃。

当然,功臣集团确实看走了眼。刘恒接受拥戴进京为帝后,很快展现了他的高明操作。对于功臣集团的两大代表,文帝礼遇更为低调的陈平,而竭力敲打行事大大咧咧的周勃。曾有问鼎帝位之心的刘襄兄弟,更是很快就郁郁而死。这由此也引发了民间对于刘章个人遭遇的同情,直到数百年的东汉末年,民间仍有祭祀刘章的自发传统。《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书中还解析指出,文帝采用类似于郑庄公对待共叔段的办法,来加速淮南王刘长之死,这些都表明文帝根本不是功臣集团预先期待的那种弱势君主。

QQ截图20200811154312.jpg

书名:《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

作者:孙家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