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走俏 把控3环节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蔡 雷 王双双 | 2018-07-10
收藏

如今,不管是美术馆、博物馆,还是艺术机构、电商平台等,都在做艺术衍生品的授权、代理、设计、销售。实际上,在国外,艺术授权的发展已有30年历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资料显示,在艺术授权产业发达的美国,其艺术授权产业的总产值是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3倍以上。而在中国,从事艺术衍生品研发与销售的机构大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不管是艺术衍生品的产品品类还是市场规模,都有待进一步开发。艺术衍生品产业链条长、合作角色身份复杂、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很难形成固定统一模式,且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尚没有完整的规范与案例可遵循。

  艺术走进大众  市场潜力巨大

  艺术衍生品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前景的市场,但是目前艺术消费市场还在培育期,需要与艺术机构合力逐渐孕育培养起整个衍生品市场。

  我国正处在大众消费升级的新阶段,精准定位消费人群,设计、开发满足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个性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当下的重要课题。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的艺术衍生品运营是当下各类机构发展艺术衍生品的缩影之一。2017年初,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迁至美术馆东侧并对外开放,该空间集艺术商店、艺术书店、咖啡休闲、文创活动于一体。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丰富,其中有大量具有艺术衍生品开发潜力的作品,如馆藏四大家精品系列、邓拓捐赠古代书画系列、路德维希捐赠国际作品、当代大家精品、馆藏民间艺术品等。根据作品题材及系列,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推出6大品类的艺术衍生品共500余种,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装家饰、服装服饰、创意办公、数码产品以及各种复制艺术衍生品。

  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项目运营经理张天琦认为,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与大众最直接的互动方式之一。“从个人层面上看,大众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不再停留于实用性,开始追求个性化、美观的特性,艺术衍生品能够充分发挥其产品特性满足大众的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艺术衍生品重叠了观念与消费2个概念,真正优秀的艺术衍生品,最终还要经过消费经济的检验。随着IP授权市场的发展完善,艺术衍生品也将更多被上升到IP衍生品的层面来讨论,通过内容和品牌价值的认同感,链接观念与消费两个层面。”

  艺术衍生品市场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并拥有无限潜力的新兴产业,但目前还处于粗糙的初级阶段。原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理事长施冬燕认为,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但在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因为时间跨度较大,而且中间经历过无数历史变革的原因,真正能传承到今天的传统艺术已经今非昔比。“由于国外的艺术衍生品发展比较早,市场也较成熟,相比之下刚刚开始发展的中国市场,差距可能有点大,且国内消费者接受程度要赶上,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虽然国内的艺术衍生品起步较晚,但纵观国外和我国台湾的艺术衍生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对于有丰富内涵的艺术衍生品,受众能从中挖掘到更多的意义,这就是艺术衍生品的价值所在,从而在挖掘过程中产生出新的内涵和意义,源源不断地为衍生品题材输送新的血液。

  授权、设计、渠道  聚焦关键环节

  艺术衍生品的孵化涉及到IP定位、创意设计、供应链、销售渠道和终端推广宣传等因素,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对于艺术衍生品的运营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艺术IP授权、创意设计、销售渠道是关键环节。

  IP授权:责、权、利要清晰。艺术IP授权作为艺术衍生品孵化的基础,是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前提。国际艺术授权基金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羿承,对艺术授权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他说到:“艺术授权在国内还属于成长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和人才不足以及盗版的困扰等问题,但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待开发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目前,市场上不断涌现出专业机构,为艺术IP持有方和商业品牌机构提供一站式授权服务,从而推动艺术与商业跨界发展,如艺基因、艺微等平台。这些平台,围绕核心即艺术IP授权,延展至衍生产品创意设计、内容营销、分销渠道、版权保护、IP孵化等服务支撑系统,为被授权商提供IP合作全流程解决方案。

  如原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旗下“原仓知识产权数字备案中心”为原创者提供完整的从版权保护到公益维权的知识产权服务。在施冬燕看来,艺术品版权授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权责利要清晰,“因为在艺术品版权代理的过程中,对于版权方和代理方的权利和责任范围、利益分配都需要在合作前充分进行沟通和讨论,避免在代理合作开始后出现的纠纷问题”。

  创意设计:让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目前,市场中不乏仅仅将艺术家的作品印在T恤、杯子上的艺术衍生品,这种简单的移植缺乏设计;另一方面,有的产品虽然设计感十足,但离生活较远,不实用。

  艺术衍生品应该是艺术家把艺术观念和美学气质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借助日常化的生活方式,将艺术语言和艺术精神传达给社会,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所以,如何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是在创意与设计艺术衍生品环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北京东方一诺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博物馆授权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定制的版权增值服务公司。目前,一诺创意独家代理或合作的国际及国内的博物馆及艺术机构包括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等。 一诺创意首次将V&A博物馆带入中国完成第一个授权项目并引进该博物馆的电商进中国。在一诺创意相关负责人看来,创意设计是艺术衍生品开发与运营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艺术与商业转化之间如何平衡?顶级的文化遗产如何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品位?不能简单地复制,转化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设计。一诺创意所做的就是用更好的设计把文化遗产进行更现代的转化,在设计上进行重新创作和创意,让博物馆中的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这种转化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触及到顶级艺术。”

  北京会空间文化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郝力加表示,目前国内的艺术衍生品主要以雕塑、版画、配饰或常见的生活用品类为主,会空间更希望在这些基础上艺术家与设计师能够联手进行二次创作,而达到衍生品开发的进一步升级。“比如,艺术家的作品与设计师的设计或新科技之间结合等,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互流通。合理、有效的分销渠道是让大众方便买到艺术衍生品的必要环节。2018年3月,京东艺术品频道上线,并通过大众美育教育的推广、线上线下联动的新观展模式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沉浸式艺术体验等,进一步推动艺术消费。据了解,京东艺术选品分为3大类,分别是艺术原作(包括油画、版画、水墨、雕塑和书法)、艺术衍生品和艺术画册。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艺术品部总监李朝菲表示,目前京东已有高达2.9亿的年活跃用户。“线上渠道为京东艺术优势业务;另外京东艺术也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如5月亮相艺术北京博览会,并与京东无界零售‘京致集’合作通州万达快闪店项目,另外京东艺术在曲美的空间打造线下场景式体验区。”李朝菲表示,未来京东艺术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尝试。

  原仓则致力于线下销售渠道的铺设,据了解,原仓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州购书中心等实体书店达成战略合作,协助原创商品在广东全省400多家线下书店渠道(含校园店)及其旗下的省外书店渠道进行实物销售。“2018年我们将启动线上流量销售平台的建设,最终以技术驱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平台,预期为原创者直接或间接带来成倍的经济收益增长。”施冬燕说。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