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模式赋能版权保护
2019-05-14
收藏

2016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文娱板块,包括大优酷事业群、大UC新移动事业群、垂直业务群、游戏事业群、现场娱乐事业群,建立剧集、综艺、文学、音乐及新成立的现场娱乐、阿里体育等内容生态。文娱板块以“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发挥在用户触达、内容产业化、商业化领域的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由此版权保护成为保护生态业务的重要一环。为此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知识产权研究院负责人孙军工以阿里巴巴平台版权保护为切入点,介绍了阿里平台版权保护模式。

  内容保护链条为版权护航。阿里平台版权保护内容链条包括5个部分,视频开放平台电签、DRM技术反盗链保护、千里眼监控、投诉受理以及取证维权。孙军工介绍,阿里通过技术、产品、线上、线下5个维度加强版权保护。“在技术上有千里眼和视频指纹技术,每日亿级采集量、7×24小时运行,内容及特征值对比输出疑似侵权结果;在产品上,推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目前已与15家出版社签订协议,签约作家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阿里平台时就能获得电子身份证,对抗第三方侵权挑战。在线下,通过定位打击盗版团伙;线上则通过直播防控系统,依托语音语义算法、商标检测算法、多语言OCR算法等多项技术能力,对直播进行全程监控。”

  通过阿里版权保护平台的实时、有效检测,孙军工介绍,在2018年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治理(包括商标权、版权、战力全等权利类型)成效显著,各项数据指标首次呈现断崖式下降,包括6个数据,96%的疑似侵权链接一旦上线即被秒杀;协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执法机构抓获犯罪嫌疑人1953人;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11笔为疑似盗版;96%知识产权投诉在24小时内被处理;品牌权利人知识产权投诉量比去年下降32%;被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数下降70%。

  知识产权保护的阿里模式。据了解,阿里模式赋能版权保护体现在3方面。一是数据技术转化为治理技术;二是商业逻辑解决商业问题,例如推出原创保护和视频版权保护计划;三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其中,在原创保护计划中,阿里以“用户准入+权利备案+抄袭维权+IP商业化”进行全方位保护,例如运用秒级储存、立等可取的互联网数据技术,为淘宝天猫首发的创意设计商品颁发“出生证”等手段;“视频版权保护计划”,则依托打假技术,联合电影公司、发行方等社会各界力量,防控和打击盗版视频,保护知识产权,其中《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成为首批受益影片。此外,技术赋能让版权保护具有更多的可能,例如DRM水印、防盗链、电子存证等,进行全方位保护。

  互联网思维重构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如何让过往经验、数据为版权保护服务?孙军工提出了两个希望。第一,希望利用商标权保护的经验赋能版权保护。不能让商标权领域取证难、打假难等问题在版权保护上重演,要运用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水平,创新保护路径,提升版权保护效率。第二,希望全平台、多维度共同保护版权,协同共治,分享平台打击侵权盗版的成功经验,避免洼地效应。(雨  林)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