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企业家为何没能主导俄国的改革和革命?
郑渝川 | 2021-03-18
收藏
摘要: 20世纪初,莫斯科成为了仅次于圣彼得堡的俄国第二大城市。考虑到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更靠近俄国腹地,所以前者实际上更能发挥帝国经济中心的作用。1912年,莫斯科的居民已经达到了161.7万,位列世界第九、欧洲第六。

据统计,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迁入莫斯科的新移民大多是周边地区农村的农民,这也使得莫斯科的城市规模在当时陆续扩大。当地人口中,工厂雇工约16.52万人,非制造业工人如铁匠、油漆工等约12.68万人,运输、房产、贸易从事着(如保安、门卫等)约13.44万人,手工业者约8.15万人,家庭佣人约9.91万人。而在富裕阶层中,企业家、雇主约4.42万人,靠地租、利息生活者约1.92万人,企业管理者等雇员约9.24万人。

莫斯科在当时正在成为一个类似于柏林、巴黎、伦敦那样的综合性工业中心,产业结构颇为多元化。而作为俄国广阔腹地与海洋区域、东欧属地的贸易中转站,20世纪初的莫斯科的贸易总产值甚至超过了工业总产值,当时据统计已经拥有了13000多家贸易公司。

十月革命后,莫斯科重新成为了俄国(苏联)首都,而那之前的工业和贸易发展为莫斯科在苏联时代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莫斯科为代表的俄国城市企业家阶层,曾经竭力在帝制时代推动俄国政治的开明化发展,却多次遭遇失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俄罗斯历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彼得洛夫·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所著的《20世纪初的莫斯科企业家》。这本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莫斯科企业家阶层以及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扫描式叙述,介绍了这一阶层当时的财产结构、对应的企业的活动类型与特点,并深入剖析了当时的俄国企业家参与俄国政治的方式。

全书是一本严谨的俄国史学术作品,作者运用历史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大量印证了许多为中国等其他国家俄国史研究学者所不掌握的文献资料,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企业家阶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这本书不仅有益于俄国史、欧洲史研究专业人员,而且也可供大众读者了解20世纪初的俄国那样一个农奴制、旧有政治和经济体制残余显著的国度,是如何从旧有的贵族和手工业主阶层,发育出新兴企业家阶层的。通过这本书,读者也能通过与中国清末民初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对比,更为清晰的了解到企业家阶层在国家经济和政治进步中所可能扮演的积极角色,以及这一阶层的上述参与所注定存在的局限。

沙皇俄国统治下涌现的企业家阶层,最初脱胎于旧贵族以及德国等欧洲工业国家的移民,以家族企业为基础,逐步将法国式的、德国式的产业结构复制到了俄国,通过集聚财富来换取政治上的承认,比如跻身有关的行业协会和国家杜马,又如获得沙皇颁以的贵族身份。这些企业家一方面经营实业,另一方面向着金融领域扩张,形成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媾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他们当然希望能够更多的影响俄国政治,但与美国、英国所发生情况所不同的是,沙皇以及其他位居统治顶层的成员,尽管乐意为产业、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却并不愿意过多的释放政治参与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统治顶层成员们非常警惕资产阶级及其代言者(自由派知识分子)从英美舶来的现代经济发展有赖于法治和不受国家过度干预的自由市场竞争原则的观点。

正如《20世纪初的莫斯科企业家》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就莫斯科资产阶级的阶级构成、计划内容、阶级意识和精英式的政治活动方式而言,他们无法使俄罗斯在20世纪初的社会条件下实现向改革与现代化的和平过渡,也无力阻止国家和社会的疏离”。

实际上,在20世纪初的俄国,这样一个除了军事行动能力,其他一切方面都类似于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启动改革,希望通过追赶型发展策略,缩短其与其他工业国家的发展差距,希冀于自由知识分子、资产阶级进步主义者的努力来达成目标,不仅是高度困难的,而且根本不可行。因为这样的追赶型发展策略,将不可避免损害统治阶层的利益以及俄国的军事行动能力,会让沙皇俄国建立在军事征服和民族压迫基础上的统治,面临不可控的解体风险。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进程则可显示出,面对行动能力更强的布尔什维克,企业家阶层支持的自由派政治群体,仅仅擅长于没有原则的政治妥协,而不能果断而积极的开展斗争。

QQ截图20210318144720.jpg

书名:《20世纪初的莫斯科企业家》

作者:(俄)彼得洛夫·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译者:张广翔、师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