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迎来了一个转型的拐点,一手抓着C端,一手抓着B端,可以说,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文旅企业始终在追求高营收、高频次和低成本的并存,而实际上这三者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我认为有三个方向的思考值得尝试:第一,要向模式的创新去增值,今天需要用新的模式来回应高营收的问题。传统用门票的方式去回应这个命题,这个逻辑今后不存在了,一定要想营销怎么提升。第二,向线上的空间要增量。文旅旅游本身是非常低频的概念,如何让低频变高频呢?要向线上要增量。盒马出现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用盒马的APP,当时一些消费者还做了反馈和投诉,实际上它仍然坚持做。其实在零售行业,做到极致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大批量的提升它的频效,所以要找到新的战场。第三,向平台化运营要效率。今天如果按照项目制、传统的方式做很难达到非常高的效率,一定要平台化,用平台化做效率的提升。
在此,我有几个观点进行分享和探讨。第一,面对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一点很关键。我认为不应该重复去做产品,而是应该重构产业链。第二,让数据多跑路而不让游客多跑腿,希望用数据的驱动带来整个产业的发展。第三,文旅要靠文化牵引,吸引游客,而不是线路牵引。传统的旅游这么多年都是线路牵引,游客能看到大量劈天盖地的广告,“几天几夜XX游”等,把线路固定了。但是在当下,传统的引流方式应该改变,要靠文化吸引游客。
大家都说文旅产业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最大的消费产业的发展。但是,今天文旅产业有没有估值非常高的公司。有没有非常有潜力的公司会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在于当下我国的文旅产业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式的公司,缺少数据密集型公司。如何做?可以围绕三点展开。第一,IP化。先把项目IP化,然后再做商业化。第二,场景化。以当下火热的MAGIC-Vlog为例,景区中有很多摄像头,如果将其中的素材剪辑成偏C端的产品,进行运营投放,其效果会比很多“到此一游照”更能吸引年轻游客的关注。第三,数智化。文旅行业做APP、小程序、IOT,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希望把它变成数智密集型的产业,只有这样文旅产业才有未来。我们希望数智化的内容来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政府,让游客通过数智化的驱动和革新在景区多游玩一天、再来一次,不断地在线上保持频繁的互动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