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动态
2021-03-15
收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邮轮游轮游艇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丰富邮轮旅游服务,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文旅部将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报送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路程和游览时间,线路时间为1~3天。

  报送线路包括三大主题。“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传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要标识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光辉历程。“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体现我国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国土空间布局建设工程领域取得的社会主义发展重大成就。“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体现我国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把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扩大保护范围、突出老城保护、鼓励活化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该“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2月26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将继续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

  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市域”是此次《条例》修订的一大变化。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新闻发言人王爱声介绍,条例坚持名城保护的整体性、全覆盖,明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做到应保尽保。

  《条例》把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保护老城整体格局,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整体空间秩序。同时加强三山五园地区和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条文化带保护,同时明确了包括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传统胡同、历史街巷等在内的11类具体保护对象。


  多地出台康养旅游新政策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自2021年1月起,甘肃、海南、云南等多地相继出台康养旅游新政策。

  据了解,甘肃省计划到2025年,全省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文化旅游康养综合收入将达到780亿元以上。

  海南省在培育康养项目的基础上推进业态融合,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康养旅游产品。在“十四五”期间,琼海推出“1+X”一站式康养旅游新体验,将乐城先行区医疗旅游与酒店、景区和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三亚推出亚龙湾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云端“轻养”套餐、中医药文化体验线路、运动医疗康复中心等一批新型康养旅游产品;海口打造标志性的“火山温泉”旅游,形成“康养文化旅游+娱乐消费”相结合的模式。

  云南省提出要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将旅游康养产业定位为千亿级产业的投资重点项目。同时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打造以大滇西旅游环线为代表的旅游新品牌,开发生态旅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研学科考、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新产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