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做读书UP主是怎样的体验?
张聪聪 朱雨诺 | 2022-05-20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朱雨诺

●小调查

1.在B站开设账号、发布内容因何契机?

2.B站有何特点?做读书UP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B站账号有何运营策略?分享运营经验及未来计划?

4.对于出版机构在B站的探索,是否有关注?如何与出版机构合作?

在B站,活跃着一大批读书、知识类UP主,这些UP主向读者分享好书,输出个人观点,也是出版机构积极寻求合作的对象。

@不止有书籍:读书分享时兴趣导向,而非“恰饭”行为

A1:我之前很少用抖音、快手这些平台,平时资讯的来源是微信公众号。2020年年初,过年假期及居家办公期间,我开始用B站看生活、美食类视频,慢慢了解B站的视频语境。在上一份与知识付费行业有关的工作中,接触过一些视频课程、视频荐书,觉得这个事情自己也可以去做。同时,我也比较喜欢B站调性。所以,2020年4月我开始发布第一期视频。

A2:B站也属于流媒体平台,有它的数据算法。每一期的数据不稳定,自己也会焦虑。为了确保数据好看,要去想大家对什么感兴趣、视频要怎样做更吸引人以及怎样去与读者互动。有时,我很喜欢的内容做出来没人看,会觉得沮丧。但从正面来看,做图书视频分享,也使我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

我希望自己的视频是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制作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去查资料,看一些知识内容,推动自我学习成长。值得一提的是,B站的读者质量很高,很多人有各自的阅读取向,或者喜欢推理或者喜欢拉美文学等。并且,对于各自感兴趣的图书有独到见解,在观看视频时也会提出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对话让我进一步去思考,相当于和读者共同进步成长。

A3:第一年,我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二年我开始做调整:保留自己觉得重要的以及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做视频总归要给大家看,我慢慢学会了取舍。

同时,我会分析自己的特长,根据特长设计推荐形式。另外,视频形式非常重要,好的形式能够吸引关注。我设计了两个栏目“去你家读书好吗?”和“读书UP 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有一些朋友,他们是编辑、作家、诗人等,通过这两个栏目我希望和他们产生对话,去讨论一些话题。文学课系列、诗歌入门和小说入门系列等也是我想做的。

“去你家读书好吗?”视频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书房,然后分享最近在读的书、觉得好的书。第二部分是我去提问,从每个人的角度去准备问题。平时工作其实很难去和同事、朋友深入交流、聊阅读写作。这种私人层面的有效对话,通过视频分享形式实现了。

A4:出版机构做B站账号还是有限制的。比如,做符合平台调性或用户需求的内容,与图书宣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据我观察,读客算是相对成功的,他们有几个账号形成矩阵,有自己的内容想法。知道新媒体要怎么去做。我认为,相对于官方账号,出版社自己做个人博主、孵化内部团队更有前景。在新媒体平台,大家还是更喜欢更个性化的推荐。

现在,出版社和UP主更多是视频内容合作。比如单本书的推荐或者几个UP主做联合视频。并非完全商业化,多是兴趣导向的合作模式。以科幻或推理小说为例,相关出版社要出新书时,会联系UP主帮忙推荐。双方会对合作模式、内容形式进行协商,最好的状态是双方达到一个较好的内容平衡。

@小圆脸Paprika:将最真实、最想表达的东西传递给受众

A1:2018年3月,我开始做读书博主。之前,我自己有B站账号,会用它看搞笑、美妆类视频。有了做读书分享视频的念头,就自然选择这个最熟悉的平台。

A2:最开始,我只是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做读书类视频,因为自己本来就爱看书。第一次做时,觉得很难。因为镜头摆在那里,即使内容全写出来,对着镜头顺畅过一遍,也很困难。好在纯新人时,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鼓励,才坚持下来。做读书类视频,是自己的爱好,也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所帮助。借此,我也交到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A3:我每个月或过一段时间会将看过的书进行整理,不会设定特定主题,也不会根据热点、风向来考虑。偶尔会有心血来潮的创意,比如夏天到了,看一些与夏天相关的书,出一个夏日书单。目前,大家做读书分享视频基本包括两类——新书开箱或读书报告。粉丝留言提到过,觉得我的分享比较亲切。每次做出爆点视频,粉丝量会激增一部分,其他时间趋于平稳。比如,双11开箱、年度大赏等,都是大家爱看的类型。

A4:我会在B站关注比较喜欢的出版社。他们上传的很多视频也很有意思,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有时会传一些作家的采访视频。出版社也会传编辑日常的视频,是爱书人会感兴趣的东西。不过,出版机构上传的视频要让读者喜欢,还需要突破,多策划,并和流量账号进行互动。我也和出版社合作过,但次数比较少。上海译文社定期会找我做读书分享直播活动。未读的活动,我也参加过。这些都是营销类活动,利益关系上偏向于无偿性质,单纯觉得好玩。出版方非常尊重我们的想法。双方合作,大前提肯定是选择该出版机构的书籍,然后再选UP主感兴趣的、想讲的,这是基本共识。

目前,读书分享视频,我单纯推荐自己喜欢看的书,而不是站在帮出版社卖书的角度考虑。分享时需要将心比心,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只有这样,粉丝才能感受到热情和喜爱。他们感兴趣时,自己便会去了解、购买这本书。运营账号时,我也侧重从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出发,比较随性,只是想把最真实、最想表达的东西传递给受众。

@书房连着厨房:与出版机构在内容需求上达成平衡

A1:我做读书博主的初衷很直白,为了发展副业。几年前,我发现B站上有非常多播放量很高的创作者,查询后发现1000播放量能转换3元钱。自己平时也喜欢看读书类节目。于是,2019年开始尝试。

A2:B站优势是互动性较好,用户有弹幕习惯。劣势是B站相对还是偏娱乐向,对读书类视频不是特别友好。每个媒介都有适合的内容形式和逻辑。我做的内容可能和流行趋势脱节,所以在B站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有时会特别沮丧。但会继续坚持做有价值的内容。

A3:我读过一本书叫《伟大的电影》,作者罗杰·伊伯特是非常优秀的影评作者,他会根据不同的媒介、转变身份、调整影评深浅。这种做法放在当前的媒体环境同样合适。B站可能适合7~8分钟的长视频,抖音则适合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自己想在互联网生态中做一个比较独特的定位,因此保持目前的形式,做内容时偶尔“逆势而为”,会推荐小众且有价值的作家作品。有时,我也会刻意回避热点,跟流量走反方向。比如,讲文学作品时着重介绍其手法,讲科普作品时尝试打开大家的思路。

A4:所有人都觉得读书是一个正确的事情。如果有人能够把书籍内容变成视频,通过观看就能为自己传输“营养”,何乐而不为,这个需求量很大。整体来说,出版机构在B站平台可拓空间非常大。有些出版社出新书时,会联系我们读书类UP主做新书推荐视频,给我们一些费用。今年3月,读客联系到我,问能不能介绍莱姆的两部作品《莱姆狂想曲》《完美的真空》,他们会提一些要求,比如先讲一些自己的感受,让大家关注。因为要有爆点,这个爆点可能和书籍内容无关,但是会吸引大家注意力。我也与对方就内容安排进行沟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双方在视频内容上达到平衡。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