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人天书店集团主办的第二届馆配电子书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全国高校图工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邹进出席论坛并致辞。人天书店总经理施春生、副总经理陈继绍,北京畅想之星总经理李现臣等以及来自全国200家图书馆和50余家出版单位共计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畅想之星大区经理韩沁橙主持。论坛围绕馆配电子书市场现状、版权保护、产品结构调整、生态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从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的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呼吁搭建馆配电子书生态系统,促进馆配电子书市场健康发展。
邹进表示,人天书店开发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让馆配电子书模块化进入图书馆资源体系是必然的。因为资源形态已发生变化,现代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满足读者是图书馆的天职。读者对电子书的需求已然呈现,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满足他们。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的开发,提倡电子书与纸质书并行,充分反映了图书馆的需求。邹进透露,2016年北京市场即将成为人天书店第二个亿元区。这也充分证明了市场对人天的认可。
朱强从“转型”、“替换”、“战略”三个关键词解读了目前电子书市场需求与现状及发展趋势。他表示,人天抓住了图书馆资源建设转型的机遇,开发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符合目前图书馆服务的需求。电子书阅读需求日渐凸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子书必然替代纸质图书,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是数字阅读时代的产物,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电子书的借阅量逐年上升,读者需求的变化会引发策略的调整,图书馆应在资金、资源组织方式及服务方式上加强战略调整。
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现臣围绕“构建馆配电子书新生态”在发言中提到,经过2015年的市场推广与平台建设,畅想之星平台中文电子书已达13万余种,古籍电子书6.7万余种,民国电子书2.3万余种。已有265家出版文化公司进驻平台,与全国100多家图书馆合作,销售额已超过1000万元。
2015年被誉为馆配电子书元年,同时人天书店麾下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正式上线。据了解,2015年,畅想之星在全国范围内共开展四十五场推广活动。电子资源逐渐赶超纸质资源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打造一个良好的数字资源发行平台至关重要,人天书店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的推出,大大加快了全国开放性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发展平台。现如今,“馆配电子书”的概念已成为一个专业名词,进而成为资源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图书馆所接受。
目前电子书市场逐渐凸显的版权保护、产品结构、资源管理、供需等矛盾,亟须一个馆配电子书平台来推进市场发展。畅想之星采取出版社与作者双授权方式,保护作者与出版社的权益;图书馆所购买的畅想之星电子书可镜像到本地,尊重图书馆的财产所有权;支持纸电同步,采用PDA等多种采购方式,开发微信、阅读器等移动端阅读,保证读者阅读体验。畅想之星从需求出发,打造馆配电子书良性发展平台,构建馆配电子书新生态。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胡宁从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现状,国内外电子图书市场比较,电子图书采购的影响因素分析,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原则与采访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宁主任表示,畅想之星从版权保护、资源管理、纸电同步采购、多平台资源管理等方面出发,顺应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潮流,为出版社,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斌表示,目前是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并存的时代,图书馆要统筹印刷型和电子型图书的订购,综合考察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做好中文电子图书的馆藏规划,加快高校馆电子图书建设的步伐。图书馆希望有适合馆配市场的专业程度高的平台出现,切实提高读者对电子图书的发现率和使用率。畅想之星的出现填补了国内优质电子书平台的空白,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
中央编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郑建军围绕本社图书出版的特点,数字资源建设以及与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合作等方面,对数字出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北京人天书店集团作为全国知名的馆配龙头企业,在链接出版社与图书馆供需双方上走在了前列。自2014年9月与畅想之星合作以来,双方合作品种已达1900余种,未来将会有更大范围的合作。
需求决定市场方向,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不断上升,数字出版市场持续繁荣,电子文献资源结构、版权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决定着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发展的必然性。据主办方透露,在未来的发展中,畅想之星将每年持续投入2000万,加强电子书平台建设,保障出版社、图书馆、读者的权益,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行业数字资源建设进程。良性的生态环境是生存基础,需要馆社商的共同努力,构建馆配电子书新生态。(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