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金鑫荣专访
2016-03-31
收藏

秉承国粹新知再扬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对于一个出版社而言,社长、总编辑就像总舵手,他们识天气、懂风向,察形观势,指引出版航船一路前行。2014年,有一批新的领导者走马上任,他们以全 新的姿态,引领出版社向着更新更远的方向发展。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特别专访了南京大学出版社新一届的领导班子,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鑫荣特别畅谈了诸多他 对南大社的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这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追求的出版理想。自1984年成立至今,其 形成了高校教材、高品位的学术专著、国外学术名著译介和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特色,两个效益居于国内大学出版社的第一方阵。以近些年来取得优异成绩来 看,其出版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在“第三届出版政府奖”中,《南京大屠杀全史》获图书提名 奖、《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获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与此同时,其学术出版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亦不断攀升,并于2012年的“海外馆藏: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 评价中获得大学出版社第二名的成绩。在经营方面,南大社的销售码洋更是每年以15%的数字不断增长。其还针对市场态势,专门组建少儿出版中心,实现从高等 教育、基础教育到少儿教育的产品线全覆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出版链条。

  南大社为自身的发展,规划了多个主力经营或重点打造领域,如学术出版、异地分社、数字出版等。

   学术出版:“精品学术”是南大社一直坚持核心理念。金鑫荣认为,学术出版应该是大学出版社的内在“基因”,是其根本;精品学术则是其灵魂。“在学术出版 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南大社在近年来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图书:一、有关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专题研究,如“南海文库”、《钓鱼岛文献专题研究》、 《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二、重大人文社科精品图书,如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中西哲学比较史》(两卷本)、《当代文学批评史 稿》(六卷本),目前正在进行《中华民国专题史》(十八卷)、《中国学术思想史》(二十卷),以及《百年佛学精华集成》、《全清词》、《全清戏曲》等。 三、专题学术研究的出版,如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屠杀史的专题研究。为了配合国家公祭,其还推出了《南京大屠杀史》(简明读本),正在和省委宣传部和学校落 实《南京大屠杀史》中英文、中日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四、文化走出去工程。2014年,南大社《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中哲学话语》、《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 本:孔子》等6种图书入围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异地分社:南京大学地处人文荟萃的江苏,江苏作为文化大省、 出版大省,有着丰富的历史与地方文化资源。为了进一步整合地方优秀文化出版资源,其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陆续在常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四地建立南京 大学出版社地方出版中心。2013出版的《常州先哲遗书》(110册)即是其中代表。金鑫荣认为,成立地方出版中心可以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拓展,使 高校的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地方丰富的文化遗存相结合,达到一个优势互补的效果。成立地方出版中心,是南大社深化改革力度、创新发展、实现高校与地方文化嫁接 的有效途径。未来该社还会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更多的地方出版中心,使各自的文化优势得到放大的效应。

  数字出版:在金鑫荣眼中,数字出版 是该社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他坦言,“之前,我们在数字出版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数字出版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没有看得见的未来,对一个单体出版社 来说,投入大见效慢。然而近两年来,南大社在政府、学校以及行业的发展大趋势下,真正认识到数字出版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南大社紧紧抓住十七大以 来中央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积极争取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打造一些比较成熟、有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财政 部、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基金。2013年,其主导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BCI)项目便获得了财政部立 项资助。在未来,南大社希冀将依托南京大学已有或即将建设的平台整合数字出版平台优势,打造一个期刊评价、图书评价、学术出版及营销平台三位一体的项目, 把数字出版作为文化未来产业的方向和目标来建设和投入,“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为未来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随着转企改制的深入进行,出版业集团化、兼并重组、上市等重大行动风起云涌,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未来的挑战,金鑫荣开始思索如何培养综合性、复合型、有 创新能力的出版人才。他坦言,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南大社将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先发展之路;整合各界 资源,积极与出版集团、优秀民企、兄弟院校、政府部门等谋求多元合作发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