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前后
“有点紧张”,正在山水城小学读二年级的叶子渭穿着蓝色的古装坐在沙发上,一边拧着衣角一边抬头说,“我们有3个人,最后只选2个人,我怕我选不上。”即便下午就要开始了,他还是止不住得担心——担心进不了“人教杯·走进新时代 重温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的最终展示。
怀着忐忑心情的不止是叶子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来到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参加录制的有18支代表队,小学组10支,中学组8支。
虽然岁数大些,但中学组的紧张程度不见得亚于小学组。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的吴乐洋在一次次排练《白杨礼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压力,“我不仅代表扬州市,我还代表江苏省,在这个全国性的舞台上我要为江苏省赢得荣誉。”
这一幕,似曾相识。早在201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在甘肃兰州举办首届“人教杯”诵读大会,在社会尤其是学校激起了一阵诵读经典的热潮。今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人教杯”诵读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正如人教社社长黄强在会上致辞中说的那样,此次“人教杯”诵读大会将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传播和弘扬,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现场图: 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代表队诵读《三峡》
台上台下
《桂林山水》《三峡》《桃花源记》《中华,我为你骄傲》……帷幕拉开,灯光亮起,音乐奏响,在台上展示的是学生。而在学生的背后,是家长,是老师,是学校。
“喜欢”,正值高三的学习压力不言而喻,然而南阳代表队的牛佳一、宿耀月还是主动报名参加,因为“从小就喜欢”。在竞演前夜,叶子渭洗漱后坐在宾馆的床上,向带队老师王飞问道,“能不能看一会书再睡?”这份从小对阅读产生的热爱,很难与家庭的熏染分割开来看。
家庭是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学校更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语文老师吴桂进来说,诵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刻地理解文本,才有可能饱含深情地表达出来。诵读展示出来的或许只是一个音频,但花在这背后的功夫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据吴桂进介绍,树人学校组织老师编辑专门的诵读课本,每天都有一位学生自己诵读的音频在课间循环播放。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二年级的叶子渭虽然理解得不够深刻,但他能把《三字经》和《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对于他来说,《三字经》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课间的一首歌谣,是图画书上的一帧帧故事,是习以为常的陪伴。
他的带队老师王飞是一位音乐老师,王飞受《新学堂乐歌》的影响,尝试将古诗词和音乐相结合。学生在唱中学,在学中唱。王飞发现,这种形式“更容易挑起学生的兴趣”。
平时,王飞很忙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他还在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并时常穿梭于国学社团、音乐社团。诵读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跨学科融合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议题。
中央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鞠萍作为此次大会的点评嘉宾之一,她在点评中强调“自然”。自然诵读的基础是什么?或许是真实,源于对情感的真实理解。
《蒲公英在飞》 图:江玉婷 / 摄
“哥哥,你说山的那边是什么?”
“妈妈说过,山的那边是海。”
《蒲公英在飞》是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代表队选送的节目。据庆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郑晓玲介绍,该节目脱胎于山区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现实状况,并在《山里的孩子》《相信未来》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这些小学生走进大山,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并发出呼喊:“大山请你告诉我,爸爸的工地在哪里?小河请你告诉我,妈妈的工厂远不远?”
同样作为点评嘉宾的国家一级演员于同云,他在点评中肯定了吴乐洋诵读的《白杨礼赞》,“他用最简单的形式——语言,感染了我们”。
这份感染基于理解,吴乐洋翻遍了课本和推荐读物,在众多的经典文章中选择了《白杨礼赞》,因为《白杨礼赞》中的情感让吴乐洋动容。
第二届“人教杯·走进新时代 重温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展现的最终形态或许是一场直播,亦或是一个电视节目。但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来说,他是一篇文章与一个人的相遇,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认同,还是漫长岁月中成人与孩子的互相成全。
墙内墙外
《永远的九岁》,是五年级的张晴语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在她的课表上,每天都会有一节阅读课;在她的教室里,有一个流动书架。她所在的东方红小学规定每个学生到小学毕业前要看够100本书,每到下午各班轮流到阅览室看书。
“墙里的人想出去,墙外的人想进去。”这里的“墙”,指的是学校的“围墙”,这里的“人”,指的是“阅读”这件事。阅读在学校生根发芽,却又攀援出围墙,向更远处漫溯。
国家一级演员宗平示范朗诵《再别康桥》
据吴桂进介绍,今年4月扬州市启动第四届“朱自清读书节”。这是学校参与的一次阅读盛会,也是扬州市推动全民阅读的品牌活动。郑晓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学校阅读带动家长阅读,通过家长阅读带动社会阅读。”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将推广“全民阅读”作为工作重点,全年开展各类阅读活动5000余场,并持续推进实体书店进社区、“农家书屋+”等便民工程,承担文化企业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诵读大会入选的18支代表队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读者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10家品牌出版发行集团选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读什么”“怎么读”,是推进阅读绕不开的两大难题。人教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小学生选读本》《语文素养读本丛书》《快乐读书吧丛书》《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为阅读提供了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资源。
其中,《快乐读书吧丛书》作为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至六年级的组成部分,全面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从而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好书、为什么读书等长期困扰广大师生、家长的难题。
诵读作为重要的阅读形式,正在向更远处漫塑……而阅读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老师、学校、出版发行机构,每一个角色都在其中找准自身的定位,相互联结,相互影响。
阅读的未来在哪里?
答案,或许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