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方素珍: 阅读的效果在未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 2019-04-22
收藏
摘要: 绘本作者方素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故事,以及在故事中找到更多的可能和未来。

  今年的世界阅读日即将到来。有人认为,这一节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关于这个传说,绘本《你送玫瑰,我送什么呢?》这样叙述: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骑士乔治战胜恶龙解救公主,公主回赠乔治一本书。

  绘本作者方素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故事,以及在故事中找到更多的可能和未来。

头条--方素珍.jpg

方素珍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制书

  故事要等待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明白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并为此耐心等待。

  方素珍下一本要出版的绘本和汶川大地震有关。虽然只有1500字左右,但从她2008年开始构思,一直到2016年才写好文字稿。电话那头传来笑声,“我的脑袋里会有几个故事同时‘跑’,每一个都要酝酿好几年。”

  “沉得住气”的方素珍著有《我有友情要出租》《玩具诊所》《外婆住在香水村》等畅销书,翻译包括《花婆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市场街最后一站》在内的近200部作品。其中《我有友情要出租》(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总销量突破百万册,成为国内绘本史上第一本破百万的原创绘本。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主席海飞认为:“这给中国图画书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志,更为国内原创绘本的发展进程写下了阶段性的注脚。”

  不只是作品,方素珍本身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没有显露出文学天赋——春游后上交的作文被评为“跑题”;高三因为走神答不出题“呆呆站着”;大学时送出的情诗杳无音讯,参加海峡两岸童话大赛落选。对于每天看着母亲围着顾客和布料打转的方素珍来说,儿时的她更热衷于拿针线缝洋娃娃,而不是伏案书写。

  大学毕业后,方素珍从事的工作也与绘本相关甚少:第一份工作是工厂女子宿舍的管理员,因为担心“扎在女人堆里嫁不出去”,应聘到一家鞋业杂志,担任文字编辑兼美编,在鞋业杂志干了6年,后来成为企业管理顾问协会秘书,协助会员帮中小企业解决打卡制度、薪资、销售等问题,一年要办50多场讲座和活动。

  看起来,那时的方素珍,距离“畅销书作家”还很遥远。1990年,35岁的方素珍工作了10年,刚刚还清贷款,“渴望换一种生活”。丈夫鼓励她:“你的才能应该用在写作上。”于是一个属于“作家方素珍”的故事有了开头。小学“跑题作文”《明天要远足》入选部编本语文课本;那首未能打动男孩的小诗《不学写字有坏处》打动了评委,斩获第4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诗组首奖;落选的童话故事则是《我有友情要出租》的“前身”。

  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方素珍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型的作家,但她同时承认写作是一件需要天赋的事情,“因为要写出别人想不到的”。她强调努力练习的重要性,“你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写不出来,不‘磨笔’不行”。当然光练笔也不行,“多读”是方素珍在灵感滞塞时找到的一个出口。此外,“运气”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再三思虑,她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划分了“四等分”——天赋、努力、阅读、运气。

  作家方素珍还在等待。喝下午茶、旅游、听音乐会,哪怕是梦中一闪而过的樱桃,都会成为她的创作灵感,她调侃自己是“老天爷赏饭吃,要好好珍惜”。

  绘本不简单
  文字成为方素珍“编织”故事的“针线”,她在一针一线中埋下属于读者的阅读宝藏。

  绘本中的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设计,方素珍的绘本尤以此见长。《我有友情要出租》中的大猩猩温暖、憨厚,与美国科幻电影《猩球崛起》中的角色截然不同。大猩猩与小女孩咪咪在体型上呈现为一大一小,在智力上呈现为一低一高,这种外在的不平衡与内在的不平衡使画面产生张力。张力在书名页得到释放,咪咪和大猩猩在画面上达成平衡——不仅是因为远距离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友情的天平”上两者平等,无论是人,还是猩猩。

  方素珍认为好故事也要有好插画师搭档。例如《玩具诊所》中,她设计了河马爷爷请熊猫奶奶、狐狸大叔、大象爷爷、浣熊婆婆当志愿者的情节,和她合作多年的插画师郝洛玟在设计这4个角色时分别以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拿破仑、梵高、蒙娜丽莎为蓝本。这样的创意让方素珍十分钦佩。在她们合作的绘本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

  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的融合,方素珍和插画师为绘本创造出更多维度的解读空间。例如《玩具诊所》中河马爷爷退休后开办的“玩具诊所”和狮子医生的“动物诊所”一起开业。关于结局,其实郝洛玟早在第一页埋下伏笔:河马爷爷在二楼阳台给长颈鹿看病,隔壁的空地上插着一块写着“售”字的木牌,穿着白大褂的狮子正向犀牛咨询空地售价。

  《外婆住在香水村》的封面色调灰暗,画中“消失的外婆”以及封底处的文字“只要想念,就无处不在”可以推断出外婆的离世。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绝望的故事:窗台上尚存绿意的酢浆草(三叶草)象征着希望。儿童文学专家王林认为,酢浆草是书的“情感线”,它随着外婆的去世枯萎,又随着妈妈释放出痛苦而重新开放。

  方素珍的每个故事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每个故事几乎都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为什么爸爸不叫作“番石榴”》探讨父母对于孩子的独特价值,小怪兽聪聪仍旧不明白“妈妈”“爸爸”称呼的意义,但在跌倒后哭着要妈妈的怀抱。《闪电鱼尼克》追问个体存在意义,长途跋涉的小鱼尼克没找到答案,最终决定从书中找到自己,成为“读书鱼”。《克隆人》思考克隆技术,大头兽对迷你兽说:“制造一个问题,再去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类”。方素珍坦陈:“我觉得故事一定要留一点点空白给大家思考。”

  阅读需推广
  更多时候,方素珍是一位“撒播阅读种子的花婆婆”。

  “花婆婆”来源于她翻译的同名绘本,书中的老婆婆卢菲丝每天散播花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于是有了这个昵称。有所不同的是,方素珍撒播的是“阅读种子”。

  方素珍一直在推广阅读,近年来随着绘本持续升温,她的行程排得更紧密,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推广阅读。绘本如何从课堂延伸、如何在家庭生根,成为她在创作之外的重要课题。

  方素珍表示,做一张小卡片、故事续写,动用肢体、表情、声音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这些都可以作为绘本教学的环节。“如果老师整堂课都在分析写作技巧,没有关注画面,这是我觉得比较美中不足的。”于是2012年她与教师姜晓燕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2年的绘本读写实验,精选40个案例编成《绘本读写课堂》出版。据姜晓燕介绍,该书以“阅读提要”为起点,解析绘本图像中所蕴含的意义与秘密;以“阅读活动”为媒介,通过各种写作活动的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像作家一样地去想象”“像作家一样地写作”。而对于家庭来说,绘本更像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道具,以及获得高质量亲子陪伴的途径。“一些父母说不出口的话,可以通过一本绘本来传递。”方素珍笑着说道。

  在推广阅读的过程中,方素珍从异型书得到灵感,开始研发语文教学中适用的手制书。结合绘本内容,她设计出怪兽图案的书签、用卡片制作出“会站立的鱼”、能伸缩的“毛毛虫书”等手制书,并集结成《创意玩绘本》出版。手制书让阅读更有成就感,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了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

  从2005年在上海开第一场绘本讲座,14年间方素珍到过109座城市推广阅读。她一直相信阅读不是天生的,是模仿学习来的,阅读不会立竿见影,阅读的效果不在当下,而是在未来。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