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探讨教育创新新路径
2020-08-21
收藏
摘要: 8月19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开幕。

819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开幕。创新周以助力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与应用,持续优化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目标,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教育从业者及教育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教育创新路径和教育产业发展趋势。第六届创新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支持,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中关村教育投资、华夏桃李、蓝象资本协办。

7296414b-c718-4021-992b-5032f13628c1.png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关村科学城是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教育资源丰富,科技氛围浓厚,教育人才、科技人才集中,具备天然的创新土壤,形成了“互联网+教育”聚集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互联网教育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全国互联网教育创新高地,中关村科学城应尽早建立行业规范发展运行机制,整合优化资源,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互联网教育行业升级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在致辞中表示,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正在加剧,实施更加积极的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战略、抢占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势在必行。实践证明,我们在运用“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教育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教育内容同质化较严重,人工智能应用薄弱,智慧教育生态建设滞后等问题凸现,亟待教育界各领域专家、学者、教育产品研发者、一线教师等共同探索解决。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主持开幕式。她表示,创新周活动以“加速‘互联网+教育’新跃升”为主题,重点围绕5G和AI等新信息科技缩小教育鸿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多层次的行业对话与跨界研讨。创新周为期7天,设有主题论坛、教育工作坊、项目路演、专题交流和现场教育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3e83714e-32a5-4b7a-8718-884bb2aa1884.png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海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办公室主任吴计亮,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若冰,海淀置业集团董事长张丽君,六位嘉宾共同为第六届创新周启幕。

开幕式期间,在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上,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剑华宣读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名单。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剑华,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科信局局长舒毕磊为相关单位颁发资格证书。海淀区委书记于军,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联盟揭牌。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宣读《互联网教育海淀共识》。

在由由海淀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互联网教育商会会长张爱志主持的高端对话环节,与会专家针对不同主题展开多轮分享交流。蓝象资本合伙人、《创新者的课堂》译者周爽主持“未来的教育与个性化学习”高端对话。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对教育新基建与教育变革、素质教育与评价体系变革、培训机构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作用、对未来教育的期待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dc945afb-d467-4073-823a-f7c14759adda.png

朱永新表示,教育的新基建在一定意义上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可能更关键,更基础。首先,人们需要更好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资源,建议专门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个平台上,理想的状态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通过统一平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这也是教育新基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国家应当建立统一的适用于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平台,能够证明一个人是否学习了,学好了。他说,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很长时间,但是教育依然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很难适应现代孩子的发展。信息化跟工业化时代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资源不再集中在学校,而是在方方面面,所以随着教育资源的泛在化,未来的教育将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

俞敏洪认为,教育理念的新基建非常重要,同时新基建怎样低成本的被每个学生、每个学校运用更加重要。当谈论新基建面对中国教育的时候,更应该谈及农村、山区孩子怎么利用新基建达到教育均衡的问题。中国在很多地方大量投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但是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却没有真正触达每一所学校,这其中包括乡村老师水平的提高。未来,通过教育新基建,例如让每个学校安装5G盒子并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学校,先让教师利用起来,可能比直接让孩子使用更加重要。对于未来教育,俞敏洪希望中高考的难度下降,以便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通过基准线,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参加更多业余活动,同时发掘个人天赋、培养个人爱好,把孩子们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特长也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只有改变了评价标准,才能真正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腾讯智慧教育总经理潘鸿雁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武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慧科集团合伙人陈滢共同探讨了“融合化在线教育的共建与共享”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46a5ce8b-0741-4112-b92f-dbf0d00f4e99.png

关于教师群体应该怎样利用好在线教育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余胜泉表示,教学线上线下融合需要企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他们之间的协作协同非常关键。要保证这种大规模的协同,教师必须掌控数据、理解数据,只有基于数据才能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秩序是可控的,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提升教师驾驭数据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关于教育各界单位如何迎接、适应、做好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化,武装认为,对线上教育的政策引领和支撑保障已经提上了各级政府教育现代化的日程。北京市对此工作高度重视,迄今为止已进行了多次调研和交流研讨,形成了基本工作推进思路。在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各类学校要把国家的政策吃透,积极探索实践,献计献策。企业应该充分考虑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完善评估、监测、反馈的功能,提升教师学生的体验感。

关于在教育的线上线下的融合的趋势下,学校方面如何在保证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做好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与共建。罗滨认为,这次疫情促使教师、学校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接受了互联网教育,主动转型,创新了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当学校从学生成长出发,用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持续改进的实践推进教育线上线下融合,这就是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未来可以走的更好。

关于企业应该如何探索更多更好的教育在线服务新模式,陈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已来。疫情初期,教育部就规划了高等教育停课不停学,慧科集团旗下的高校邦是教育部组织免费开放在线课程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之一,半年交付2.3万个小时的在线课程。不只是高校的停课不停学,慧科集团还开发出停课不停练,帮助西北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的创新创业等课程进行线上沙盘演练。对教育科技企业来说,以疫情为契机,帮助学校做教学范式的改变,是非常好的机会。

关于疫情后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和网易有道CEO周枫进行了主题分享。陈丽教授以《疫情后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互联网构成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它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时空灵活化。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时空,也改变了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工作管理方式。第二是资源共享化。互联网不仅可以用来共享数字的资源,更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和物理的空间资源进行共享。第三是行为数据化。互联网第一次使人类教与学的行为完全可以用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用教育大数据的方式来认识、揭示教育教学的过程,给学生更细致的评价。第四是信息众筹化。它改变了知识的属性,互联网、音视频、自媒体使得每个人的经验都可能共享,这种共享将成为人类加速进步重要的力量。第五是关系网络化。互联网环境里的教与学的过程,都出现复杂网络特征,未来要有管理非线性思维的包容性与确定性。第六是系统联通化。互联网时代,联通是教育的新的本质,在这个时代老师帮助学生构建信息网络,比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

周枫以《穿过2020年的教育科技加速向前》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到,网络化的课程已经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老师、大量的教育已经到了线上,不只是基础教育,也包括大学教育。武汉封城第二天,网易有道就推出免费在线课程,一个多月之后报名学生超过1000万,数据显示,参与网课最多的是中小学生。同时,疫情中中国大学MOOC平台最高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400万。2020年的学习打通了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面对面与在线,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这将是很多教学的新常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