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姝:生活,从捡到会发光的树叶开始
夜雨 | 2016-01-13
收藏
摘要: 如果马岱姝当初按部就班地生活,学金融的她应该还在外企工作。然而,她都是随心而为,在她看来,只有做自己喜爱的事,才能拼命,才能让自己真正开心。

   

马岱姝11.jpg


    马岱姝是获得英国切尔滕纳姆年度插画奖的中国80后插画家,这一奖项由英国格洛斯特郡大学设立,向全球大学生和专业插画家开放报名。马岱姝获奖作品均来自她出版的首部故事绘本《树叶》,她用一百多页彩色铅笔画,讲述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城市故事。

  设计师朱赢椿在他的新书《虫子旁》中提及创作由来,是因为童年在乡下长大,没有玩具,也没有书,只能对身旁的花草和地上的虫子感兴趣。他看虫子,经常一看就是半天,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虫。

  少年看虫的经历,对于80后设计师马岱姝来说,同样印象深刻。在记忆中,父亲常常带她在城市的绿地中寻找昆虫,一只只捉来看,每个虫子都长得很奇妙,因为它们完全不一样。在时光的飞逝中,当城市中耸立起愈来愈多的高楼大厦,当绿地越来越少,当城市变得灰扑扑,和父亲一起看虫的神奇时光只能在记忆中留恋。因此,马岱姝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她要说说那些微小、有生命力的事物带给人的震撼,虽然这样的美容易转瞬即逝。

  直到后来,她在尼泊尔旅行时发现,加德满都的样子,像极了中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但更乱一点,可在她看来却充满人情味,因为每家每户都紧挨着,每个窗户里都藏着故事。这种感觉促使她开始动笔。在城市的扩张中,消失的不仅是那些微小的生命,连我们的心也变得迷失。她拿起铅笔,通过节奏和光线的变化,镜头远近的调整,把她要说的故事一幅幅画下来,于是,这本书,一个字也不说,却讲了她要讲的故事。一个漫长的冬天,一位在城市生活的青年,在郊外见到一片发光的树叶。这个青年居住的城市由庞大的机械系统控制,城市没有让他有归属感,重复的机械工作也无法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但因为这片会发光的落叶,他走上寻找叶子背后的故事和秘密的旅程,并改变青年和整座城市的生活。

  《树叶》是马岱姝第一本由自己构思故事和画的作品,她把它当作是一件艺术品和理想中的作品来完成,为了专心创作,甚至辞掉了大学艺术系老师的工作。这两年里,她几乎从早到晚都坐在书桌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忆及当时情形,强烈的孤独感仍让她耿耿于怀,就像是一个人在黑夜里走啊走,认准了一条路要走出来,但走到一半,还是会猜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天到底会不会亮。最终,她的坚持为自己赢得了知音,书还在草稿阶段时,西班牙和北美版权就已经卖掉了。

  其实马岱姝的故事跟她书里的青年也有点像,如果当初按部就班地生活,学金融的她应该还在外企工作。但就像书里的主人公捡到发光的树叶走上旅途一样,她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辞职,考进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毕业后,当大学老师,最终做了专职插画师。这一切,她都是随心而为,因为,在她看来,只有做自己喜爱的事,才能拼命,才能让自己真正开心。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