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强 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66年出生于江苏宿迁,19岁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优秀教师,曾任山东美澳国际学校校长,荣获第8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多次荣获“十大民营书业出版策划人”等多项荣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任志茜
入选辞
刘强任总主编的“1+1轻巧夺冠”系列于2007年1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连续16年畅销全国,以金版讲解、银版训练的方式,创新和引领了我国教辅出版的先河。该系列新版将于明年5月上市,按照新时代教辅的要求,通过课堂直播和优化训练,以学科主编制领衔的方式全新打造。
企业画像
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础教育研究、图书策划、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大型教育出版发行公司。国有、民营两种体制的有机融合,为北教传媒的长期发展带来了生命力。
掌门人说
在新媒体时代,不光是教辅产品要带有新媒体属性,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也将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从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走“书课一体化”的融媒体发展之道。图书发行变成起点,售后衍伸的服务向教育培训转型。线上勃兴的教育服务打破了区域和地域的限制,教辅正向互联网和教育服务转型。未来纸媒发行收入占总业务的四分之一,是一种理想状态。
媒体人吴晓波曾用“激荡”二字形容中国的改革开放,“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以民营教辅出版人刘强为代表的企业家,便是这40年时代变革中的冒险者。他们有才干、肯吃苦、有追求,希冀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是中国民营教辅出版史不可被忽视的参与者和创新者。
“我每走一步,从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创新。”在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北京出版集团11楼,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向记者这样回顾他的创业史。刘强1966年出生于江苏宿迁,看起来充满活力,在书业,他有个同样出生草根,但更知名的老乡。与宿迁老乡刘强东建立的电商京东让出版商“又爱又恨”不同,刘强被认为是民营教辅商大哥之一,是“自己人”。刘强乍一接触很有种江湖气,但就像他把彩虹悄悄穿在身上一样,他其实是一位在出版事业中,追求“爱的教育”的教育家。
优秀英语教师卖油印教辅,成首批“万元户”
刘强年少成名,19岁就成为江苏宿迁市最年轻的优秀教师,通过邮局发征订单,卖油印英语教辅,成为“万元户”。作为一位持续创新、领风气之先的出版人,他对改革开放的深切感受,是从1992年邓公南巡开始的。“那一年能成立公司,能开发票。”1992年年底,刘强的首个公司北京九州艺豪文化艺术公司成立,同时北京九州艺豪文化艺术学校成立。此前近5年,他策划书,给客户开发票,必须依托于合作出版社的老干部经营部。
刘强的故事,要从他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开始讲起。1983年,刘强背着当教师的父母,放弃了高考。他的愿望是像自己的老师尤浩然一样——这位海军转业的老师是他的偶像,也当一名英语老师。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各地老师紧缺。作为江苏宿迁市入选的40个应届高中毕业生之一,在教师学校进修一年后,他终于站上讲台,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带初三班和初二班英语。
对于刘强的主见和选择,虽然父母都不赞成,但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教授的舅舅鼓励他,只要想干,啥都能干,干出成绩就成。带着热情上岗的青年教师刘强确实干得不错。他带的是实验班,班上的学生数理化成绩都很优秀,唯独英语基础差。当时初中生的第一志愿是考上中专,这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干部,从而改变命运。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水平,而不是让英语拉分?
刘强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生怕自己知道的少,生怕教不好,怀着“有一碗水恨不得给孩子们倒一碗半水”的心态,通过大量学习和钻研,开辟出独特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一年后,他所教毕业班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达到94.5分,英语老师刘强一鸣惊人。再一年,他带的初二班学生中考英语成绩也颇为耀眼。
因为成绩突出,刘强成为宿迁最年轻的优秀教师。当时不仅英语教师紧缺,英语辅导资料更是无从说起,不光曾一同进修的同学向他讨教经验,宿迁市各学校都来询问教学方法,于是他将讲义手刻、油印,再以一份5毛的价格卖给同行,每份“教辅”赚5分钱。他印了不到1万册,一次就赚了快500块。那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四五十块。
19岁的刘强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代步,还有一台燕舞牌收录机,让学生练英语听力。剩下的钱,全买了邮票和征订单,3分钱一封,发给周边省份的中学,内容是宣传他的油印教辅的材料,前后发了5000份。就这样,他编写的英语教学讲义在江苏和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开始流行。
刘强又勤奋又干劲十足,他在学校教英语和带班,早上要带学生5点半出早操,晚上要查学生就寝熄灯;这之后,再连夜骑车到县印刷厂盯版、校对,袖子总是被油墨染得黑黑的。那时,他靠着卖油印教辅,已经是个“万元户”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6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271元。
北上求学、创业,民营教辅市场小试牛刀
刘强在江苏教了3年课、卖了1年讲义,钱包鼓了、名声有了,他开始不满足了。
1987年暑假后,刘强北上进京,希望开启人生的另一个方向。他听取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振民的建议,选择自费在这所大学学中医基础理论,希望向外国人推广中国的传统医学。他扑到医古文著作中,从头学中医,啃《伤寒杂病论》等专业书籍。
埋首中医学了不到一个学期,偶然地,他遇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英语教材的教育专家、高中英语教材主编胡文静教授。在看了刘强的油印教辅之后,胡文静给了肯定的意见,说能出版,这让刘强大为鼓舞。
英语水平作为高考考核和公派留学的重要指标,引发了1980年代全国英语热,人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当时除了教材,少有其他教辅材料。也正是这一年,全国开始施行英语标准化考试。以此为契机,刘强跑去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寻找影印版的国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主编了从初一到高三的《英语标准化测试》(共6册),并邀请专家马俊明和胡文静审定。这套1988年在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教辅,也是他正式出版的第一套书,先后发行130多万册。
刘强当时住北京东城区门楼胡同,当年卖书靠邮局汇款,征订单发出后,全国各地的汇款单纷至沓来。他愉快地回忆起邮递员一进胡同就大喊“刘强,拿戳”的情景,通常一拿就是厚厚一叠,收款人要拿名签盖戳,签汇款单。由于汇款单太多,最后他只好请表哥帮忙盖戳签收。有了订单,开始印书,他住到印刷厂,盯着工人铅字排版。
这套书开印的时候,正逢北京大学90年校庆,北京大学出版社急着印《今日北大》一书,献礼校庆。刘强与同屋住的北大社社长麻子英在交谈中,得知此事后,主动让路。也正是这次聊天,他得知北京大学正面向全国英语教师招生,只招10名,考进来的可以到英语系进修。他大喜过望,并如愿考到北大。在北大学习期间,他跑去北大社拜访,麻社长见到他很意外。再聊,便邀他做特约编辑,做组稿工作。他拿出已经出版的《英语标准化测试》,提出想做主编,于是,就有了199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英语学习指导》(每月1期),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为此,他跑去找领导求题词,教育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等领导在见到这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北大青年后,对他做的事十分赞赏,纷纷予以书面鼓励。他还邀请多位专家编审护航,以大家小书之理念,请专家为孩子们写英语学习小稿。现在北大社社长王明舟当时担任这套书的责编,负责审稿。做了半年,因为出版社职能调整,刘强把征订剩余的教辅资料出齐、给读者们寄出后,就又“下海折腾”去了。
笑看大起大落,与国有联姻,建立现代教育传媒企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速,私人可以成立公司,中国开始了全民经商热,刘强也有着更大的图谋。
他在这年成立了北京艺豪文化艺术公司(后改名北京九州英才图书有限公司),跑去天地大厦也就是如今的保利大厦,在7层交美元租了几个房间做办公室,设了贸易部、服装服饰部、广告部等13个部门,聘请了正副总经理26个。但折腾一年,钱都花光了,更别说赚钱。
刘强回到老本行,还是做英语培训。1994年1月24日,他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的报缝做了“艺豪刘强英语高分辅导班”的招生广告,广告语喊得很响:不是家教,胜似家教,培养兴趣,提高成绩,先听课,后交钱。广告发出去,热线电话陆续接到学生的报名,咨询一个挽留一个,反正是“先听课,后交钱”,80来个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年级和水平不等,就这样开了一个班。
但这大课怎么上?重回讲台的老师刘强,讲时态、理语法,讲比如“苹果树上长苹果,是用ON,还是用IN”这种容易混淆但必考的题目。15天的寒假班结束,学生分班、扩招,按6个年级上课。但给这6个年级学生上课的,还是刘强一个人。
刘强的出入地点从保利大厦“下榻”到培训班所在的北京总参第一招待所礼堂,但勤勉的本色不变。教室每周只租周日1天,6个班级每次2个小时,总课时12小时的课如何上呢?在采访中,刘强还能将当时排满的课表不打磕蹦地报来。虽然教室从周日算,但周六晚上先给高三的学生上;周日全天从早上到晚,每次课间休息20分钟,午餐是40分钟的盒饭时间。当时的辅导班成为从北京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学生充满希望的英语角。也因为胡同里总有大批学生和家长,引起位于隔壁中国青年报社的主任记者王智华的关注,在旁听和采访后,一篇以《“艺豪”你真行》为题的报道刊登。这条新闻介绍和报道了刘强独辟蹊径的英语教学方法和众多学生、家长的好评,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媒体转载。
如今回头看当年的辅导课,刘强说当年稳稳地办班一年能收入二三十万,这对退休老师或者说一般人来说很可观,但他不满足,因为“培训体量与出书影响力和成就感不可同日而语”。
1994年,刘强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播讲《中学英语学习指导》(外文出版社出版),以中学英语教辅跻身民营教辅市场,大展身手。1995年,他成为“导演”,以中考5科和高考7科为基础,后来又向下延伸至小学,先后组织北京市名校的多位特级、高级教师在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百集“北京名师导学”大型电视教学节目,作为一档包容12年制教学内容在内的基础综合教学节目,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通过在《中国电视报》的征订,同年,这套52本的“北京名师导学”丛书推出,这也是畅销教辅品牌《1+1轻巧夺冠》的前身,是中国教辅图书规模化出版的第一套图书。1996年,他们带着这套书,首次参加在湖南张家界举办的图书订货会。这一年也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一个新起点,各地的民营教辅代理商、分销商纷纷崛起,品类纷呈,很多知名民营书业人靠卖这套书起家。
1999年,刘强放不下教育家的梦,跑到齐鲁大地,投资创办山东美澳国际学校,担任校长,追求教人幸福生活的理想教育,并荣获第8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2002年,他回归教辅出版,推出“1+1轻巧夺冠”系列,并以金版讲解、银版训练的方式,创新和引领了教辅出版的先河。因在教辅行业的突出成绩和影响力,刘强多次荣获“十大民营书业出版策划人”等多项荣誉。2010年,九州英才与北京出版集团“联姻”,共同投资建立了京版北教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北京出版集团占全部股份的51%,九州英才占49%。2014年,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国有控股图书发行企业,刘强担任公司总经理,率团队持续打造业内有影响力的教育出版品牌旗舰。而国有、民营两种体制的有机融合,也为北教传媒的长期发展带来了生命力。
面对当下激烈的教辅市场竞争,作为一家集基础教育研究、图书策划、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大型教育出版发行公司,刘强正带领北教传媒人一手夯实多年积累的内容和渠道优势,一手紧抓“互联网+”的产品开发和“新三板”的机遇,以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教育出版+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路径,以创新驱动公司努力建设成为一家主业突出、品牌优秀、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传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