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黄亚洲的长篇小说《红船》,是他对1919年到1928年这10个春秋的中国革命史的文学把握。检索当代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长篇小说,还很难看见如此高屋建瓴的作品。
《红船》读毕,首先感到的是重量与恢弘。概括、描述、判断这纷繁复杂的1919年到1928年十载风云,是件不容易的事。
小说先后重彩浓墨地反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中共上海建党活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共西湖特别会议、中共三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端与实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广东平叛、奇诡莫测的中山舰事件、北伐、上海清共政变、中共五大、武汉清共政变、中共八七会议、中共先后发动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中共军队的三湾整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朱毛会师……作者通过一群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将10年中种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不急不缓地徐徐道来。既把历史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又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粗细线条交错,疏密节奏得当。50余万字的小说读毕,不由叫人拍案称绝,这笔力功夫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若用水墨绘画来形容,那就是又有写意又有工笔,两者兼济,很是耐看。
记得几年前我赴杭,动员亚洲写长篇小说《雷锋》。我后来才知道,他那时其实就在专注这一大段中国历史的文学把握。他被我的动员所触动,跑了东北、湖南等地采访,写就了长篇小说《雷锋》后,又埋首于他对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细心研读与细致描绘了。
耕耘的精细,必有收获的丰硕。《红船》在很大程度上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20年代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这段历史也正体现了从南湖起航的红船一路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习总书记曾系统地阐述过“红船精神”,他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并将其内涵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通读《红船》,字里行间的那种波卷浪急,体现的就是这种难能可贵的红船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当前极其需要的。尤其是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今天,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弘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显得多么迫切。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进入深水区的敢于摸索敢于实践的勇气。说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这种奉献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弘扬也是急切的。在红船的惊涛骇浪的航线上,多少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用可歌可泣的自我牺牲践行了这一奉献精神。因此,只有牢记根本使命,坚持执政为民,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行进的船体才不会侧翻。
字里行间,水声悠远。所以说,这部长篇小说所写的,还不仅是10年风云,其意义一直延伸到了现在。
亚洲是我所见到的中国当代从事文学创作的最为刻苦认真的作家之一。他一直关注并且思考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轨迹,试图从中找出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也试图描述其中各色人等的鲜活与丰富。我不能不为他的执着点赞。甚至,我时刻准备着继续为他点赞,因为我知道,他的创作努力还在卓有成效地继续。作为诗人、作家、影视编剧,他一直在征途之中握笔奋斗着,这是他一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