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奥本大学企业家研究方向的拉塞尔基金会荣休教授罗伯特·F.埃贝尔余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经济学教授阿尔伯特·N.林克合著的《企业家精神理论史》一书,比较完整地检视了经济思想史中有关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家对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尤其是其在市场体系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学,最早就是18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进步如何产生,这其中就开始涉及对企业家作用,特别是其承担风险、完成风险决策贡献的认识。当然,如书中所说,在此之前,散见于历史学、哲学等门类的著作中,还有文艺作品中,都出现过对于企业家、商人工新概念的探讨。尽管在相当长时间里,企业家、商人因其利润冲动而受到贬抑,但人们公认其辨识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企业家精神被正视,或者说受到公允的评价,如这本书所指出的那样,是经济学家们将资本家和企业家角色进行了区分。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中就强调了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从而完成风险角色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精神至此开始具备了中性化讨论的可能,也就是说,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家,还是普通的个体商人,甚至包括强盗,基于风险认知而完成决策行动的,就可以认为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体认和执行。
有趣的是,企业家精神在20世纪后期开始被更多地纳入管理学、心理学范畴进行讨论。实际上,很多讨论也仍然没有突破理查德·坎蒂隆当初划出的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法国,18世纪的一位神父尼古拉·博多更进一步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结合了起来,也就是创新为导向的风险承担才是具有价值的,承担这种风险需要具备必要的智识。与之同时,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成功勾画了资本主义涵盖所有生产领域的经济图景,探讨了企业家作用如何在这一体系中得以发挥。让-巴蒂斯特·萨伊更进一步,将企业家置于整个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核心。
事实上,政治经济学在18-19世纪分别在英国和德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延续或者说接续了法国学者的贡献。当然,正如冯·屠能等德国经济学家所努力给出的阐释那样,英国经济学家和德国经济学家依照更为规范的分析语言,让企业家精神成为了经济学研究一个不被忽视的关键命题。
19世纪晚期,一直到20世纪不同时期,经济学领域内掀起的不同学派争鸣,很多情况下导致了企业家作用在讨论中被弱化。19世纪晚期以后强力崛起的美国经济,以不容辩驳的现实实践证明了技术革新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而且企业家与资本家确实有可能出现身份分离。《企业家精神理论史》书中简要讨论了对于企业家精神进行了进一步提炼概括的关键贡献者熊彼特的基本观点,他之后的很多学者虽然至于超越熊彼特,却不免依循其创立的框架。
书名:《企业家精神理论史》
作者:(美)罗伯特·F.埃贝尔、阿尔伯特·N.林克
译者:熊越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