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

谢欣 | 2024-07-15
收藏

“翩翩浊世佳公子,书成一卷饮水词。”

纳兰成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清朝国初第一词手”,其人惊才绝艳,才华横溢,其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李煜之风,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经典唯美的诗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称赞其词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后世对纳兰成德的认知或解读也都着眼于其词。

然,纳兰词固是塑造成德最基本的身份之一,却无法代表、展现他的全部,而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订的《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一书,为研究纳兰成德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发展方向,在纳兰成德及其家族研究、清史研究领域增添又一力作。此书打破了学界普遍从诗词、文学成就角度解读纳兰成德的研究惯例,创造性的选取了纳兰家族在京遗迹这一视角,以纳兰成德家族宅邸、园林、家庙、墓志等史迹遗存的调查成果为线索,以现存的石碑、墓志等石质文物为依托,结合清初所发生的与纳兰家族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力图还原纳兰成德所处时代背景,从而再现纳兰家族真实面貌,剖析其政治追求、文化归属、生活氛围、学术学养等,让后世了解一个有温度、有感情、丰满立体的“纳兰成德”形象。

图片 1.png

《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

该书包含引言在内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从家族、政治、文学成就等方面阐述了纳兰成德宗族与北京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全书的内容展开做好铺垫,并为读者的阅读构建知识背景框架;第一章节从总述纳兰家族宅邸、分述成亲王府及醇亲王府的方式展现了关于纳兰宗族的府邸文物史料,将纳兰宗族府邸的演变历史与脉络娓娓道来;第二章节介绍了包含皂荚屯明珠花园、桑榆墅、渌水亭、自怡园及水磨村园林在内的纳兰宗族园林文物史料,具体考证了各园林的现状、建造年代、建造者及位置等信息,其中,本章对颇为著名的渌水亭之所在这一学术争议进行了有力考证,对于研究纳兰家族的政治、艺术、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章节展示了普济寺(关帝高庙)、上庄东岳庙、龙王圣母庙、真武庙及关帝庙在内的纳兰宗族庙宇相关的文物史料,详细介绍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关于纳兰宗族家庙的田野调查成果,并首次披露了东岳庙大殿、戏台等的测绘图纸;第四章节作为该书最大亮点之一,全面展现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对于纳兰家族墓地的田野调查成果,包括南寿地(纳兰氏祖茔)、北寿地(揆方并郡主墓地)、桑榆墅(双榆树)福哥墓园等在京遗迹的调查研究成果,并首次集中展示了包含纳兰成德夫妇、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方夫妇、永寿在内共九位纳兰家族成员的墓志,本章对九盒墓志进行了现状介绍与录文,对再现纳兰家族真实面貌、研究纳兰家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墓地文物史料;第五章节收录了揆叙在《益戒堂集》中所作关于纳兰家宅和园林的诗词,由于学界所熟知的关于纳兰家族宅邸、园林、墓地等相关文字皆是来源于纳兰成德诗词之中,而纳兰家族园林多是在成德殁后修建,因而此章特收录学界少见的揆叙所作诗词,以展示康熙晚期纳兰家族宅邸、园林的情形;第六章节整理收集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2019年开展科研课题《纳兰成德家族在京史迹调查与研究》时对纳兰宗族文物目见者开展的访谈记录,通过对三位见证了纳兰成德宗族遗迹发掘实况的当事人进行采访,掌握不同信息,全面梳理出纳兰成德宗族遗迹与文物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文物保护、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书第四章立足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自身特色,充分发挥本馆在石刻文化与古代建筑方面的专长,对纳兰宗族成员的墓志进行了录文与考证工作,以考释墓志铭铭文的方式对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明珠、明珠夫人觉罗氏、揆叙、揆叙夫人耿氏、永寿墓志以及石刻馆馆藏的成德、成德夫人纳腊卢氏、揆方、揆方夫人觉罗氏共九盒墓志进行深度研究。清史研究者即可以这些墓志铭铭文作为参考,对纳兰宗族的发展、演变以及清初政治历史等学术问题进行研究与考证,而“纳兰迷”们也可以墓志史料为线索,了解纳兰成德的生活、学养、思想、教育以及家族演变等,从而打破大众眼中“纳兰成德”的固有形象,认识一个不拘泥于传统历史所塑造的“纳兰成德”。

图片 2.png

纳兰成德墓志底(部分)

其中,纳兰成德墓志部分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拓片为基础,参考现存两版录文,即石刻馆专家韩锐先生录文与北京市文物局赵讯先生记录于《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一书中的录文,进行了拓片识读与校正工作,由于成德墓志出土后被当做台阶石使用多年,且文字面朝上,字迹磨损严重,已极难辨认志文内容,因而该书对成德墓志进行的录文将为学界研究成德其人乃至清朝政治历史提供重要的原始文献,具备独特的学术价值。

且本章在录文的基础之上,对比参照了现今可见徐乾学所作纳兰成德墓志铭的三种记载版本,即《通志堂集》卷十九记载文本、国家图书馆藏手抄本《纳兰氏墓志铭》记载录文以及《憺园文集》卷三十一记载文本,并进行了校注工作,此次校注将有助于展示不同版本的具体文字,修正并完善志文的内容,尽可能恢复纳兰成德墓志铭的原貌,为学界研究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参考信息;同时,不同版本差别之处的形成又可为研究墓志铭所作之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政治背景等提供依据。不同于从诗词中解读纳兰成德其人这种颇具感性与主观性的方式,该书以识读、研究墓志铭的形式展开对纳兰成德的深入剖析,更加客观、理性,具有学术性与知识普及性。

该书不仅查阅了大量历史古籍文献,考证了一批遗迹遗存,同时还在第六章整理展示了对纳兰宗族文物目见者的访谈记录,以口述史的形式梳理出纳兰宗族遗迹、文物的变迁、流转等详细情况。此章通过对原海淀区上庄镇永泰庄村书记王德盛关于纳兰家族家庙、墓地的基本现状的采访,形成了关于上庄东岳庙基本格局以及纳兰家族南寿地墓地位置变迁的认知;对原北京上庄纳兰成德史迹陈列馆馆长赵宝军关于纳兰家族墓地演变情况的采访则是对纳兰家族墓地的历史及文物的辗转历程有了一个更为详细、深入的了解;北京市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吴梦麟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通过对其的访谈使纳兰家族墓志的来源、历经流转等具体情况逐渐清晰明了。

此外,该书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关于纳兰宗族在京遗迹的田野调查成果,根据现场调研以及测绘数据绘制并展示了纳兰家族府邸示意图、醇亲王府示意图、东岳庙平面测绘图,南寿地、北寿地墓地示意图以及桑榆墅(双榆树)福哥墓园内石像生示意图,以上实测的一手材料与数据将为后续保护、规划、开发这些古代建筑遗产奠定基石,同时也为进一步考证纳兰宗族府邸、家庙、墓地等的具体情况提供精确、翔实的基础性材料,极大提升学界研究的学术严谨性。

该书还首次集中展示了包含纳兰成德夫妇、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方夫妇、永寿在内共九位纳兰家族成员的墓志拓片图片资料,其中,包含明珠、明珠夫人觉罗氏、揆叙、揆叙夫人耿氏、永寿在内的墓志皆为石刻馆于调研期间新捶拓的拓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学界识读墓志铭铭文、研究纳兰家族真实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料与实物证据。

《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的书籍,阅读该书,既可让清史学者获得研究纳兰成德、纳兰家族以及清朝政治历史等可资参考的史料信息,也可让纳兰迷们寻幽访古,按图索骥,解锁纳兰成德的多重身份,认识一个不拘泥于传统形象的“纳兰成德”。

与此同时,该书中对众多遗迹遗存的调研结果及测绘数据也将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文博同仁对于纳兰家族在京史迹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关注与思考,从而推动首都文物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造西山大运河文化带、推动三山五园建设、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员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