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就任英国王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司令的亚瑟·哈里斯上将,开始了3年多的对德轰炸。从1939年12月到1945年6月,英国空军向德国的10个目标类别投放了75.5561万吨炸弹,其中约69%落在了城市。
哈里斯坚持认为,对德国进行轰炸,不仅仅需要打击军事设施,而且应当扩大到对民用设施、供应链,乃至将城市夷为平地,这有助于促成战争更快结束。所以在英国空军1943年冬天到1944年春损失了1100多架轰炸机,对德轰炸能力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时,是艾森豪威尔拯救了他,将盟军空军的总指挥权交给了哈里斯。
事实上,哈里斯上将在1944年10月将月轰炸量提高到惊人的5万吨后,确实极大地打击了德国军用和民用设施重建的可能。
而且,英国空军的存在和活跃,迫使纳粹德国不得不花费大量资源用于防空,减少了对手可能用于前线的资源,客观上减轻了苏军、英美军队的陆地作战压力。
德裔美国经济学家、乔治亚州奥古斯塔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尤尔根·布劳尔,与奥古斯塔大学历史、人类学和哲学系主任休伯特·范图伊尔合著的《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一书中,将经济学与军事案例进行融合分析,探讨了二战后期,英国对德战略轰炸的边际收益递减。
所谓边际收益递减,指的是其他条件、投入不变,不存在决定性变量的情况下,一种投入要素持续定量增加,超过一定阈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会下降;或者说利润、收益会下降。
二战期间,应当说参战双方的高级将领都明白这样一个原理。《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书中探讨指出,如果绘制一个战争、轰炸破坏的散点图,在曲线上升阶段,会更明显出现参战、轰炸增加,与破坏的增加呈相关趋势。但这必然会出现一个拐点,也就是如果只增加炸弹本身,战争破坏的提高就是有限的,那么就不能使得德国因为被轰炸而退出战争。
书作者指出,要造成更大破坏,避免边际收益递减过早呈现,就要在持续轰炸的同时,投入更多资源。所以,英国、美国努力提高导航、瞄准、密码破译、战斗机护航、飞机员培训,而德国方面则对应也有加设更多探照灯、高射炮、拦截飞机、隐蔽伪装地面设施等举措,抵消对手通过努力可能获得的任何优势。当然,从这个意义讲,德国全面开战以前,大规模迫害犹太科学家的做法就是非常愚蠢的,不仅降低了己方的防卫能力,而且还拱手将许多顶级头脑送给了对手。
书中提到,尽管哈里斯的轰炸来势汹汹,而且完全没有划分平民区、工业区和军事区,对德国城市如汉堡等进行反复狂轰滥炸,但在1943年7月底的一连串严重轰炸,造成3.5万-5万名汉堡市民死于空袭及其引起的火灾。整个城市一半以上的居住空间、75%的电力工程、60%的供水系统和90%的燃气工程被摧毁。大型企业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中小型企业则下降了80%。此外还有大量的船舶、桥梁、医院、市政建筑、银行、商店、学校被炸毁。
虽然这样,汉堡在恐怖空袭几小时就开始恢复铁路运输秩序。9天后,电力就重新恢复到供过于求,工业生产迅速回升到了空袭前的水平。居民也基本上很快完成了安置。这意味着,德国战争机器在当时继续运转。
更加让英国等盟军将领和政治家感到错愕的是,虽然他们轰炸了德国的飞机厂,但德国在战争期间的飞机产量仍然不断增加,并在1944年达到顶峰,生产了近4万架飞机。其他武器的生产也是如此。德国武器生产走下坡路是到了1944年底。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开始致力于更加集中地打击德国的供应链和民用经济。也就是说,首先要打击德国一切可以用到战场上的武器和供应物品,包括铁路等交通设施。这项努力一直持续到1944年9月,也就是英美等盟军部队和苏联红军已经在欧陆两端形成对德国的合围态势,德国开始丧失大量的武器原料、能源供应地,与之同时其分散隐蔽的库存也接近消耗殆尽。
《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书中指出,尽管如此,在1944年9月以后,在大规模轰炸持续进行的情况下,德国武器生产能力下降,但也没有盟军预期下降得那么厉害,不仅仍然能够将其控制区内的原料和部件运到工厂,也可以做到将制成品送到前线,边际收益递减再度显现。
甚至而言,盟军对于德国民用经济的轰炸,受影响程度也不是那么大。还有就是如《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持续轰炸确实降低了德国人对于希特勒、纳粹政府的信任,但是距离德国民众团结起来起义相去甚远,德军的士气有明显下降,但仍然还是具有基本的战斗力。
所以,盟军和苏军就必须将战争进行到底,即攻入德国本土。
《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书中指出,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野蛮轰炸,美国空军在北非战场上打击德意军队,都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减。在之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军不得不再度承认单有轰炸,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到了海湾战争期间,经验和定律似乎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而到了阿富汗战争,经历了海湾战争洗礼和经验加持的美国空军,却似乎又被绕回了从前的怪圈,无法仅仅凭借空袭消灭过于分散的对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盟军轰炸没能减少德国的飞机出产,但轰炸伴随的空中打击,成功地杀死了大批合格的德军飞行员,这使得德国在战争末期只有飞机,很难找到能操作的飞行员,这等于将制空权全部交给了盟军。
《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这本书选择了西方历史上多个战争案例,包括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法战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对德空袭、中世纪欧洲城邦领主之间的战争等,用经济学中的原理来阐明战争中的决策问题。书作者开篇就谈到,一战期间,德国统帅部在战前正确的战略部署情况下,错误地采用了将兵力均等用于不同作战方向,并由此造成兵力投入越来越多,军事收益越来越少,这也就是经济学家熟悉的边际收益递减。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有益于经济学爱好者,以及军事迷,从新的视角或新的方法来看待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而且对于企业界、投资界、公共管理领域的决策者、执行者也将带来优化决策和执行方面的必要启发。
所评图书:
书名:《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
作者:(美)尤尔根·布劳尔、休伯特·范图伊尔
译者:承初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供稿人:陈 麟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