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如何经营西域

郑渝川 | 2024-10-31
收藏

汉唐是中国古代盛世,而唐朝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朝的开放、扩张态势。唐朝不仅延续了西汉的西域都护,直接称作“安西都护府”,建立起一套西域军政体制。

《唐六典》中在介绍唐代都护府来源时,直接讲述了汉朝体制的由来,甚至在记述都护府的其他官员如长史、司马时,把汉武帝所置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等历史都一一列数,作为渊源根据。杜佑的《通典》也将唐代的都护府与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写在一起,表明其承继关系。

《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绢马·体制》书中指出,唐朝经营西域从太宗开始。贞观十四年(640),唐朝出兵平定高昌,建立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唐高宗年间,曾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为安西都护,但后者却掀起了叛乱。高宗几次派兵平叛,最终全面控制西域。安西都护府设置在龟兹国都城,下辖安西四镇,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设立军镇。这之后,在吐蕃的挑战下,至武则天长寿元年(692),进一步长期派遣军队驻扎四镇,强化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并作为丝路的保障。

书中指出,安西四镇转为常驻军镇后,虽然后勤保障压力很大,但是切实改变了唐王朝在西域相较于其他势力的力量对比。在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吐蕃侵占河西走廊,四镇与唐王朝失去联系,但仍然坚持苦守。书中探讨了安史之乱后的安西四镇局势,根据考古出土的相关文献,指出四镇虽然陷入巨大的财政困难,但尽可能就此取材,强化经济功能,坚持战斗。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西域的唐朝军事存在依旧独立存在。

书中谈到了唐朝为巩固西域治理,在西州等地开展的军事屯田。不仅如此,为了巩固控制,唐朝在西域以及西南边疆、岭南都采取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域外的粟特人等民族融入,注重通过文化和经济的力量将之同化。

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主要服务于唐王朝控制西域南疆的战略目的,而为了控制北疆,唐朝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将庭州建设为军政中心。由此形成南北两个军政中心相互呼应,共同保障丝路畅通的格局。

北庭都护府管辖很广,甚至向西延伸到今天中亚的部分地区。但庭州的人力紧张情况比安西四镇还要突出,因而经常需要唐朝调集全国力量才能得以满足。

《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绢马·体制》一书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宪实。这本书分四编,分别探讨了张骞出使西域与丝路开通,5-10世纪的丝路贸易,西域军政体制与唐代丝路管理,丝路道路交通。

所评图书:

图片3.png

书名:《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绢马·体制》

作者:孟宪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供稿:林晨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