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的目的?诗人叶芝这样说:“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非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火焰。”诚然,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本身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比如人群互动、社会结构、家庭生活、精神追求等等。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在当下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人类整体的教育智慧正在为构建符合新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不断地进行着迭代。此时,我们该如何准备和应对?两位法国教育界人士马德莱娜·德尼和安妮·塞西尔·皮加什在其共同编写的新书《向大教育家学教育》中,根植于近代以来教育哲学和教育思想的沃土。通过选取十一位著名教育家具体的实践案例,将这本书打造成了一本有活动主题、有执行方案、有细节关注的,既提倡创新又鼓励动手的教育实用书。在两位作者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生动活泼的成长动力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去观察和去发现的愿望,他们去梦想、玩耍、想象、实践和体验。
新教育运动:教育者的梦想世界
从1918 年到1939 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场伟大的新教育运动在全世界发展起来。教育者梦想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教儿童自主地思考和生活。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倡导者费里埃将这些教育经验汇聚在一场伟大的运动中,并且于1921 年发起并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新教育大会。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聚集在各届大会上。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哲学家、科学家、教师、医生、心理学家,他们都在为学校、为儿童的创造潜能、为教育自由进行思考。很多教育家,比如费里埃、杜威、蒙台梭利、德克罗利、皮亚杰、弗雷内等人投身于这个运动之中,他们希望从战略上对抗传统教育。可以说新教育是“活动教育学派”,它发展人的自信,调和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最终,虽然这场运动未能幸存下来,但是它始终保持着完完全全的现代性。在《向大教育家学教育》一书中,11位教育家和案例都会为之提供证明。
福禄贝尔:新教育运动的源头
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的思想和实践是这本《向大教育家学教育》选取的第一位教育家案例。在思想认知上,他以对人本身的敬畏和尊重为前提,毫无妥协地反对对于儿童求知愿望和兴趣的扼杀。因为他相信在一切活动中,迈出第一步的永远都应该是儿童自己。福禄贝尔在自己的教学法理论中论述了应该给予儿童的重视和尊重。每个儿童都以自己的节奏进步,每个儿童又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
《向大教育家学教育》一书在介绍福禄贝尔教学法的过程中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其教学法中潜含的教育原理思维。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福禄贝尔这样在幼儿教育史上具有教父级地位的人物的理论和实践的梳理,把自始至终贯穿于本书的诉求,即发现儿童内在的意愿、活力和无限成长的可能展现出来。
蒙台梭利:新教育运动的开拓
如果家里有娃,或者有教育儿童的经验,蒙台梭利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年幼的儿童,观察他们对触摸一切事物,以及在某些事物上逡巡逗留的不可抑制的需求,构建了她的教学法。在本书中,两位作者既关注蒙台梭利在新教育运动中的创造性,又对她在教法、教程、教具等方面的具体发明和主张进行了梳理。
有关儿童成长敏感期理论的提出是蒙台梭利在教育领域的又一独特贡献。本书通过对儿童成长敏感期的介绍和评述,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呈现在读者眼前。
“帮助儿童实现独立,帮助儿童发展其能力。”这不仅是两位作者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更是他们写这本《向大教育家学教育》的初心。翻开这本书,读者会发现它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论有所依、方法为重、务细求实、视野开阔、易于执行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本书会在每一个教育案例的评述之后都专门撰写一个小结与思考。以提问为纽带,诸如在教育活动中有“孩子们怎么想的”“家长的作用是什么”等内容,为读者理解子女、传递亲情、亲子互动进一步补充了知识、视角和方法。在这本书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尊重儿童”,特别是尊重儿童发展内在需求的教育理念。两位作者都主张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替代循规蹈矩的课业学习;用符合儿童成长自然规律的教育方法替代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用对于儿童内心成长的观察和评估替代只以表面学习成绩论定教育功效的陈规旧套;用作为引导者、陪伴者的家长和教师的新形象替代管理者、训教者的旧形象。希望这本书能给各位读者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带来新的思考和改变。
《向大教育家学教育》
作者:[法]马德莱娜·德尼 [法]安妮·塞西尔·皮加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号:9787572286100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定价: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