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打造外语教育服务生态圈
2019-12-02
收藏

“融合发展”是近期出版业内的一个热词。但真正从机制、流程、产品到支持系统做到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外研社旗下打造的在线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线上与线下日趋交融,构建起“外研社+ 互联网”的融媒体大平台,成为迎接教育信息化挑战中为数不多的卓有成效者。智能化加持的产业革命,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新生机。外研社得益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全力开发的这些平台,以教育行业的特定痛点为入口,切开一条条可以垂直深耕的细分赛道。



■孙珏 鸿飞

  外研在线Unipus 云端智能化

  在教育技术智能化、交互化、自主化和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下,2014年上线的Unipus可谓立足于高等教育领域“活力十足”的新锐力量。Unipus涵盖精品数字课程、教学管理系统、测试评价工具和院校共建项目等,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线上平台,通过高效、智能、精确的数字技术手段创建学习者、教学者、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资源与服务提供者等多方参与的全新外语教育生态。

  Unipus的运营模式并不难理解,旗下所有子产品的构架旨在打通底层数据,通过大数据核心分析处理为用户提供涵盖“教、学、评、研”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其中,“U教”基于外研社的优质传统内容,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设计重构和教材形态创新。而线下教学与研修活动则成为线上资源共享的导流入口,为高校提供功能全面的外语教学平台与内容丰富的数字课程,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教育变革。

  “U学”模块的产品更多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2018年3月,由Unipus运营的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以外语学科特色为主的国际化慕课平台诞生。

  “U研”以U讲堂外语教师智慧发展平台为载体,将线上教师智慧研修方案与外研社线下教师研修相结合,融合先进技术、完整体系、优质内容,打造混合式教师研修共同体,为一线教师提供立体化、一站式的科研服务,全面提升其教学力、科研力、创新力。

  目前,Unipus最主要的变现渠道集中在“U评”类目。通过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和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实现。其中iTEST采用“平台+题库”模式,满足不同机构、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外语测评需求,通过多维度评价体系以测促学、促教;iWrite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写作教学,通过“基于语法规则的简约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数据的统计模型”双核联动,从语言、内容、篇章结构、技术规范四个维度智能评阅作文。 

  2017年Unipus上线的“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具备了更强的集成意味。它通过Unipus生态圈的有机融合,构建出覆盖教、学、管、服的全流程解决方案。U校园不仅能帮助院校和教师实现外语教学管理、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调整依据,还为学生准备了学习所需的立体数字资源包——丰富的教材适配资源和多元的课外拓展资源,满足共性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双重需求。目前,U校园已覆盖千余所院校,拥有200余万师生用户,学习数据超过2100万小时,积累10亿条数据。这款被高校学生誉为“学英语神器”的APP,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代表了新时代外语学习的新模式。

  外研K12(Unischool) 释放AI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给K12教育市场带来新机,对于外研社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2016年,面向基础学段搭建的教、学、研三位一体平台——外研社基础教育集群官网Unischool正式上线发布。这是外研社覆盖K12学段,释放“大数据”价值的极好例证。它集图书及数字产品、增值服务、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科研课题、考试评测、赛事活动等业务于一身,专注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数字化外语教育解决方案。

  整体框架有效搭建后,产品层面继续夯实。2017年,Unischool教师频道、阅读频道启动。前者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师,提供包括英语教师培训及职业发展、教师备课授课资源共享、教师活动赛事、学术出版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后者则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提供课标配套读物内容供学生自主阅读或教师拓展教学,精选国内外优质英语阅读资源,全面支撑个性化阅读教与学,为师生提供全新线上阅读及阅读学习体验。

  近年AI技术运用如火如荼,外研社也在寻找跨越式成长的契机。2018年,外研社推出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英语教育,为K12学段提供英语学科全方位、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自诞生之日起,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就立足于应用场景的落地,通过技术创新,覆盖教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五类用户,对接其真实使用场景。

  以教师模块为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基于可靠的测评体系,为老师提供个性化英语教学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师测评、科研、教学、课题支持、培训等各个层面的需求。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在使用了外研AI后不禁感慨:“优质的创新团队缔造高质量的学习平台,成就师生互动的完美体验。”

  “外研AI听说”是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今年推出的最新产品:通过优质的听说练习资源、科学的练习方式以及一流的专家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助力区域英语学科质量提升。

  目前,外研AI已覆盖20多省份、120余地市,使用学校1000余所,覆盖英语教师1万余人、学生近100万人。近日,“外研AI听说”还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促进“一带一路”教育发展论坛上获得“2019年度教育科技最佳项目奖”。

  北外在线 加速蜕变

  上世纪90年代,信息网络技术催生了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北外在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强大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北外在线开始为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学习综合解决方案及学历学位教育深造服务;为教育行业提供技术和资源研发、教学内容支持及服务;为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专业性、互动性和智能化的在线学习解决方案。经过20年的发展,北外在线已成为拥有25+省部级、校级科研立项;300+语言专家作为幕后支持团队,1000+机构客户订单,21万+英语学习者的大平台,内涵和外延都得以极大拓展。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北外在线针对个人多语种外语学习的智能平台搭建成为可能。以北外在线旗下的北外网课为例,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体灌输式教学与被动式学习,完全按照“内容付费”产品构架来设计课程体系。由微信、网站等多平台作为接入口,北外网课研发了极具亲和力的在线英语学习界面。师资方面,北外在线的北外网课汇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顶尖师资,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唐锦兰教授,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英男等。课程方面,北外在线的北外网课上线录播和直播课程近600门,涵盖语种20余个。教研团队秉持互联网思维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不断研发满足用户不同学习需求的优质网络课程,真正做到教学资源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据了解,北外在线服务的客户已覆盖了发改委、中组部等政府机关,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国家电网、国家核电等企业机构。

  北外在线近年始终坚持做“产教融合学术研究聚合平台”。眼下,北外在线正聚焦于“一带一路”语言综合服务体系构建。2019年7月“北外在线·产教融合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很好地诠释了北外在线新的发展维度——成为中国产教融合服务联结商。此外,由北外在线协办的“第2届中文情境下的英语教学研讨会”“第2届中英在线外语教育研修班暨智能教育教师素养提升论坛”也于今年重磅开启,同样是北外在线聚合线上线下学术资源能力的体现。



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外研社教育服务体系进化论

近5年,教学模式更新加速、用户消费观念和消费曲线急剧变化。外研社这家市场嗅觉灵敏的出版机构,处变不惊,始终保持开放创新的心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到“以用户为中心”,形成主动研究用户心智,驱动业务分工,进化教育服务体系的强大力量。

  教材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中台业务”模块战略搭建

  外研社教材服务体系的加速进化,可以从产品研发驱动和组织机构升级两个方面去诠释。

  外研社的教材服务体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9年,外研社对使用其教材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免费的暑期培训,开创教育服务的先河。培训对推广新教材、新理念助力颇大,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旧有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拉近了外研社与院校的业缘关系。

  外研社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材服务体系起源于《英语》(新标准)教材的出版。2001年,教材推出后,外研社每年斥资数百万元,邀请国内外各级专家奔赴全国各地,向教师传递最新教育理念,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解答教师的各种疑惑。通过面授、网络、光盘、资料等全方位与多维度的培训方式,切实帮助各地教育部门解决一线教师受训难、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知识体系陈旧等问题。根据教育公平化的指导要求,外研社教材培训全面启用了包括教材外方主编Simon Greenall在内的外国专家。在外国专家的安排上,外研社特意向地处偏远的使用区倾斜,以便让教育欠发达地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国际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打开教学思路和眼界。

  近10年,新型数字化服务模式被外研社有效运用于教材。在更富创新空间的数字产品开发上,外研社有了更大腾挪余地。适配教材的学习卡、微课、慕课、虚拟教研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不断推陈出新,使产品与教学场景贴合更为紧密、教学活动情境感更强。除了在与教材配套产品上保持领先外,外研社基于多年积累的渠道和品牌资源优势,不断推出独立的数字产品。2018年,基于外研在线Unipus的外研随身学、iTest、 iWrite,基于外研K12(Unischool)平台的外研AI、外研码上学等相继问世。外研社在教育服务领域独立研发数字产品的能力得以体现。2017年“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立,堪称外研社在数字业务方面的又一创举——外研社与北外以及全国有影响的外国语院校等合作研发慕课,开启了外研社“开放创新”教育服务体系的新战略。

  除了围绕完整的教材体系做全方位的服务产品升级换代,外研社在组织架构上根据业务需求一直在坚持创新求变。为了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外研社打破部门边界,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业务形态,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的设计,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基础教育事业群,通过不断研发优质产品和持续提供专业服务,构建集“教、学、测、评、研”于一体的服务闭环和教育生态。

  前台为八个营销大区,负责集群内部及社内相关产品的营销工作,尽可能地贴近市场,以协同创新的方式更灵活、机动地响应用户需求。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作为集群的中台服务支持部门,主要职能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咨询服务,负责组织教材培训、论坛交流、课题研究、专家资源建设、媒体宣传、学术支持,以及组织实施各类赛事及高端学生活动,发展有偿教师培训业务。后台为产品研发部分,主要负责传统出版产品和数字产品的研发,同时开展测评业务。

  依托于全新的组织架构,外研社基础教育事业群通过前、中、后台强化协作,精准发力,真正促进“基础英语教育全面解决方案”的落地。

  教师服务体系化迭代  定制培训个性化落地

  外研社的教师培训重点聚焦教师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随着外研社对教育服务理念理解的加深,培训体系也日趋完善,凸显了品牌化、体系化、定制化、国际化的特性。

  2006年,第一期“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系列研修班”举办,拉开了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强化专题研修班的序幕。2009年,外研社又推出“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系列课程,在高校师资培养方面以培训为切入点,提供教学服务与专业支持,服务特性开始凸显。

  外研社基础学段的培训,以“教育扶贫计划”为出发点的“歆语工程”和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最为典型。“歆语工程”从2006年发展至今,精准调研客户需求,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培训项目逐步扩大服务范围,现已覆盖到北京、河北、湖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万名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师,直接受益人群累计达50万人。2010年“歆语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授予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大奖第1名殊荣。2010~2018年,外研社共协办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国培”项目,出色地完成了教育部要求的培训任务。2013~2017年,外研社又承办了教育部“国培计划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综合改革项目”“教师3人行工作坊项目”,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外研社并不排斥竞争,但总能更早意识到真正的“市场痛点”在哪里。自外研社开启教师培训后,同行纷纷效仿。很快,外研社开始做针对性的院校服务:基于不同学校的核心学科、专业、课程,与学校共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制定成为工作常态,而不是全国标配。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外研社以全员分层培训、主题专项培训、跨地区培训及远程培训为主要方式,进行定制化师训。通过前期走访和多层调研了解各地教学需求和教学痛点,外研社为多个省市、区域和学校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全面教师发展解决方案。此外,经过多年积累,外研社从实际培训过程中积累经验,为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教师培训需求,开始打造和设计体系化的培训课程,注重培训课程的顶层设计,引入模块式的培训概念,开发和建设模块式课程资源库。

  在职业教育领域,外研社用短短5年时间,将定制培训发展为培训业务的核心支柱。2019年,团队扩容至10人左右,业务收入预计逾千万元。据了解,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在探索定制化有偿服务前,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培训服务经验以及专家资源口碑。2015年,职教分社自主策划的“全国职业院校英语骨干教师教学方法与科研方法系列研修班”是当时唯一面向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系列培训,2016~2018年总计培训千余名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2016年7月,外研社首次尝试大规模定制培训,为大连市教育局定制“大连市中职英语语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2018年,外研社获评“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有了国家资质加持后,定制培训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外研社职业教育培训的核心业务。

  外研社在努力拓展国内教师培训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国际培训业务。社里每年组织教师赴英美参加专业ELT教师培训,参加TESOL、IATEFL等国际会议,参与国际英语教育学术交流,并帮助教材使用区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国际姊妹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外研社成功开展包括赴英、美、新西兰等国的教师海外研修和教育管理者研修,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参与国际英语教育学术年会等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在高等与职业教育领域,外研社与国内外多家院校合作,完成了大学生美国暑期游学、大学教师美国研修、大学生英国暑期游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教师项目等不同类型赴国外研修项目。

  自2016年起,外研社着手举办大型高端论坛,以高屋建瓴的理念与丰富多元的实践,引领教学,推动改革。代表性的案例包括,举办了4届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每年1届);连续举办3届的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大会;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及2019年8月“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与出版高端论坛暨外研社40周年国际合作颁奖仪式”。这些囊括各语种教学现状与趋势探讨、提供解决方案落地的论坛,不仅在规模上创业界之最,更成为教育界现象级的前沿盛会。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近年外研社高校服务领域培训系统的进化速度加快,技术驱动效应显著。教师培训由线下迅速朝线上转移,以数字课堂、在线测评等数字化产品为支撑的线上培训延展了外研社教师培训新空间,解决了一直以来培训业务中的最大痛点——“时空成本”过高。外研社高英分社的学术共同体品牌“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平台”与外研在线的U讲堂平台效果尤为明显。经过5年运营,“iResearch”拥有网站注册用户10万余人,微信订阅用户近10万人,QQ群用户4000余人,开放交流、持续创新的学术生态圈基本形成。而由此生发而来的“虚拟教研室”及“我来读文献”等品牌线上活动,更是跨越了时空限制,以便捷且易于操作的参与方式开展,极大拓展了新用户群体。

  新老赛事影响力扩容  数据激活竞赛新场景

  每年,外研社举办各类赛事多达千场,为教与学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展示舞台。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外研社以赛事作为数据入口,不断将适配的服务模块并入线上,将其周边和核心业务系统迁移到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外研社传统用户留存成本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新用户的获客成效显著,最终形成以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块为驱动,永续留存用户的良性循环体系。

  外研社的赛事由来已久。1997年,第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举办。2002年,外研社启动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演讲比赛。之后,面向大学生的赛事活动不断迎来新的“小伙伴”。2012年外研社启动“写作大赛”,2015年新增“阅读大赛”。集合了演讲、写作、阅读三项的赛事被统称为“Uchallenge大学生英语挑战赛”。2018年,大赛更名为“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视野更宏大,内涵更丰富,成为大学生展现风采、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也是外语教育领域凝聚创新、融通中外的交流媒介。因其权威性与专业度,演讲大赛被纳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脱胎于“外研社杯”中小学生英语大赛的“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从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操练到走向关注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思维素养的融合发展,已经跃升为突出学术权威性和活动丰富性,旨在帮助学生成长为热爱学习、勇于挑战、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教育服务品牌。

  教师赛事方面,2013年,外研社启动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之星”大赛,与学生大赛相得益彰。之后,外研社的多语种和高职高专板块也被纳入到赛事体系之中。2018年起,为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外研社杯”演讲大赛增设高职组,首次在北京、山东、江苏、四川试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举办大赛复赛,并选拔出12名高职学生晋级总决赛。迄今为止,职教分社连续举办了6届“外研社杯”全国中职英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5届“教学之星”大赛;承办2012~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职业英语技能”赛项;举办9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也已举办多届,在全国高校各语种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好评。

  如果说,教材与培训模块的数字化迭代是外研社在积极调动其强大的存量数据,外研赛事系统的升级更是其以高校参赛选手为切入点,发挥大数据新价值,为高教领域用户提供线上融合服务的例证。业务转型拐点发生在2015年,外研社整个赛事系统增设网络赛场,使更多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直接参赛。据了解,眼下除了决赛环节,许多比赛环节都被移至线上。在国内选手参赛基础上,近年国际留学生群体也加入比赛。2018年有30个留学生加入大赛与中国学生同台竞技,国际用户粘性也在迅速增强。


E PLUS北外壹佳 品牌升级后的新玩法

2019年8月16日,以“峥嵘七十载、洞见新未来”为主题的第6届中国行业影响力品牌峰会上,E PLUS 北外壹佳教育成功入围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不同于其他英语培训机构,自创办之初,它就立足青少年国际素养培养,使其成为品牌旗下所有业务设置的底层逻辑。2018年,品牌升级后的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国际素养培养”旗帜更为鲜明,而这也是其成功立足于市场的终极秘籍。

  2010年外研社创立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原北外青少英语)时,英语培训市场就已不是一片“蓝海”。在多年的市场搏击中,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曾遭遇多次“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好在团队一直坚持践行办学理念,以大学视角、国际视野,专注于提供K12国际素养教育课外培训。截至2019年9月,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已在北京、南京、郑州、重庆、青岛和大连等16个城市开设50个校区,全国在读学员超过4万人。

  2018年5月,北外青少英语品牌正式升级为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定位于中国K12国际素养教育领航者。不难发现,升级后的品牌中文名称和视觉形象更为直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英语、学游、国学3条业务线更为清晰。业务品牌将通过各自的课程和服务优势对孩子的语言素养、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以此向孩子和家长倡导三大素养的不可分割和同等重要。

  升级后的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以国际素养规划体系为核心价值。据记者了解,此次的全新品牌升级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做出全新规划和布局,但核心教学理念并没有改变。最引人关注的是,E PLUS 北外壹佳英语将在原有的英语学习家常课、营养课、招牌课、特色课及私房课5大课程体系基础上,新增线上外教1对1分级阅读课程。与其他线上1对1课程产品不同,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线上分级阅读课程将以“大阅读”为核心概念,全面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课程具有纯语境、短时长、高频度和大阅读量的学习特点,很好地解决家长时间不够、学习资源不足、没有辅导能力等问题。

  升级后的北外壹佳英语除了构建更加严谨周密的教学体系,线下活动也更为灵动。2019新近上线的“唱享彩虹”歌曲歌谣嘉年华人气爆棚;2019“我的冬奥梦小记者国际营”选拔也正在火热进行……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