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正反面》图书分享会:畅谈作者、编辑、出版社之间的故事
靳艺昕 | 2023-10-18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奇妙而特殊,出版一本图书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编辑和作者在这协作过程中,逐渐融合于作品,精神相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编辑与作者如何沟通?作家眼中理想的编辑与出版社是怎样的?

10月15日下午,在成都天府书展主会场举办的“出版大家谈:作者·编辑·出版社”——《出版的正反面》图书分享会上,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党建专家、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围绕作者—编辑—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谈。分享会由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主持。

A11C040346741EA9472535F364A237F6

出版社的眼光和魄力往往决定了一本书、一个作者的命运,2位作者对自己第一部作品的出版过程印象深刻。刘亮程回忆道,他在1995年正雄心勃勃地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叫《一个人的村庄》,突然接到新疆人民出版社要编写他散文集的一个通知。当时作为乡村青年作者,得到正规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的机会是十分珍贵的。于是他当即放下小说,把当时未完成的诗歌也改成散文,“阴差阳错”地写就了这部著名散文作品《一个人的村庄》。令刘亮程记忆最深的是2018年出版的小说《捎话》,这本书经历了多家出版社,到了译林出版社之后,当时的总编辑和编辑连夜把这本书看完,而且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都非常到位,译林出版社以敬业的态度、专业的能力最终获得这本书的版权,同时也开启了和刘亮程的长久合作。“我的所有书现在都签给了译林社。我觉得通过编辑、社领导,能让一个作家对一个编辑部、对一个出版社非常信任,他会愿意把所有的书给他出版。现在我是译林社最可靠的作者。”

 

刘亮程

刘益飞从《出版的正反面》中关于“出版警戒线的距离”这一细节想到了自己第一本书的出版。“徐海在书中描述了与一位资深出版人讨论出版的导向问题,这位资深出版人说我们要设置警戒线,要离警戒线有50米的距离,徐海则认为可以有25米的距离,这25米的差距就显示了一个出版人的胆识。”刘益飞原本将《党员主体论》交给四川某出版单位出版,在印前阶段,这家出版社审稿后放弃了出版,半年后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位副社长看到书稿,很短时间内就出版了此书。刘益飞感慨道,一个出版社的领导、社长、编辑的眼光、勇于担当的魄力往往和作者的命运、一本书的命运息息相关。

刘益飞1

作者、出版社和读者不仅是一个相互成就的关系,也是一个相互期待的关系。编辑的眼光和能力决定了出版社能否出好书,能否留得住一个好作者。徐海认为,一个好的出版单位一定要有很多一流的编辑,一个好的编辑要具备多种素质。他在《出版的正反面》中将编辑分为六个等级,一等编辑需要有三种素质。第一是有眼光,能看见社会发展的趋势。第二是有胆识和判断力,能看见书稿在自己阅读的所有图书中的排位,能够经得住市场乃至其他方面的冲击和不确定性。第三是有很高的文字水平和知识水平。

4BB2FE7E040927CF5E72DEFAB95AA1DD

刘亮程认为,一个好编辑首先要是一个真正能看到作品价值的编辑,并且对作品的价值有所发现、有所提升。他表示最怕遇到那些改他的文字的编辑,“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中文系的编辑要改我的语言,说我的句子不完整、不通顺,但作家从来都是用半个句子来写作的,所以我最怕这种编辑。”“编辑最好不要改作者的作品。你可以删,但是不能加,因为你删掉几句,剩下还是我的,你加半句,就不是我的了。”刘益飞表示,作者期待有伯乐来发现自己,出版社希望有佳作在手,读者更希望读到精品,编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他觉得一个好的编辑就是徐海在书里谈到的一等编辑。

在《出版的正反面》中,徐海认为出版人是有政治立场、文化情怀和商业理念的人,形容自己是一个最热衷于营销的编辑,甚至到了疯狂和痴迷的程度,认为要激励作者去进行自我营销,因为作者是图书的第一营销主体,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是内容的评判者,是产品的宣传者,也是与出版社发行总量利益相关的捆绑者。出版单位应尽最大可能推动作者的自我营销。对此两位作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刘亮程认为因作家而异。“作家有自己的位置,作家要像他的文字一样保持某种清高。我觉得那么多的读者在欣赏你,在读你的作品,他读的并不是你向他推销的那些东西,他读的是文字中的那种高贵,那种清高,他是朝上的。文学永远引导大家是朝远方看、朝星空仰望的。”刘益飞认为徐海的观点是要激励作者对自己的写作内容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精益求精,所以他坚持“内容为上,吆喝得当”。

两位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出版社。刘亮程表示,好的出版社和编辑团队能够让作者把书放心交付,让一本书有回家的感觉。刘益飞引用了歌德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他认为好的出版社总是有一种很热烈地追求新生活的态度,站在现代文明的前沿,有现代文明的眼光,而不是保守的、守旧的。徐海则用南京湖南路改造时的警示牌标语“禁止向左,禁止向右,禁止掉头,只能前进”类比出版社,同样是只能向前走,不要左转,不要右转,更不能掉头。他认为出版社要拥抱现代文明,为未来,为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做贡献,这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嘉宾们分享了阅读《出版的正反面》的感受。刘亮程评价这本书语言精妙且很有逻辑,是年轻编辑的教科书、必读书,是新时期中国出版业的一个老出版人用自己的经历做的一个总结,是中国出版行业的一个百科全书。刘益飞表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官话,书里都是大实话,讲了一些过去很多人没讲过的一些话,他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自己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凤凰集团之间的一个永不丢失的桥梁和纽带。

李潘

主持人李潘认为,出版业的重要性都在这本书里了,并且这本书对每一个行业要做好事情的人都会有很多启发。她最后朗读了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这次分享会的结尾:“撑起现代化大厦的,表面看来是一叠叠形似砖块的货币,没有发达的资本,繁荣的经济,绝无可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但实际上打开层层货币的外包装后,现代化的核心却是一本本形似砖块的图书,是图书而不是钱钞,构成了现代化大厦的基石和坚砖。”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