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樊国安
在地处京津冀交汇之地的天津市宝坻区箭杆河畔,有一个总面积1380亩,集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葫芦庐文化小镇。
围绕葫芦文化打造创意小镇
只要一提起葫芦,人们就会想到葫芦丝、葫芦瓢、葫芦娃、葫芦僧。可以说寓意福禄、吉祥的葫芦文化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来到天津宝坻区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称号的葫芦庐小镇,走进目前世界最大的”中国葫芦博物馆”,就跨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葫芦世界。网格吊顶的天花板上满满悬挂着各式葫芦,展柜里珍藏着从明清到现代的工艺大师采用雕、画、烙、范、勒、结和现代技法制作的工艺葫芦作品。这个以葫芦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向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从葫芦的种植到工艺葫芦的成品制作,与葫芦艺术相关的收藏、展示、交流和历史传承。美国葫芦协会负责人雷蒙德·柯南参观后盛赞:“从葫芦的品种之多到制作工艺的精湛都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这是名副其实的全世界最大的葫芦博物馆。”
在葫芦庐文化小镇,人们可以漫步浏览葫芦种植区、世界葫芦欣赏区、葫芦采摘区、高端葫芦定制区以及特色葫芦认领区。还可以在葫芦工艺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画葫芦。同时品尝富有营养、独具特色的葫芦宴、葫芦酒,享受全有机天然食材制作的美味佳肴。
葫芦庐文化小镇创办人赵伟说:“作为天津市首家生态文化研习基地、自然教育基地和非遗文化传习基地,小镇内设有葫芦主题博物馆、百家坊非遗项目主题街区、葫芦集市以及自然农作园、四季花海园、林果休闲园等项目。该非遗文化项目的创建,旨在以一流硬件和创新模式汇聚特色文化产业群,以网络公众平台提供孵化器服务打造全方位非遗文化项目产业链,以国际化的视野实现文化产业生态化的实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领域多业态深度融合。”据介绍,葫芦庐文化小镇被写入了天津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被评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津市著名商标和天津市永久学习品牌。
葫芦庐文化小镇的创建,是在原汁原味继承和全盘吸收传统葫芦文化的核心精髓基础上的现代产业化开发运营的宝贵探索,是复活非遗文化,向现代人传播、普及传统葫芦文化的成功范例。
传承葫芦承载的非遗文化
今年48岁的赵伟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幼承家学,在葫芦艺术的制作与研发上具有极深的造诣,曾与中国收藏泰斗王世襄合著《葫芦鉴赏与收藏》,先后出访过法国、南非、斯里兰卡、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举办个人葫芦艺术专题展览,作品先后被多国政要、世界知名博物馆收藏。赵伟说,我国养秋虫、盘手捻的玩葫芦传统,是从北京城兴起的,所以葫芦的种植和制作,一向集中在天津一带,拥有颇多以善制葫芦出名的手艺人。赵伟的先祖就是清朝众多天津葫芦名家中一枚传承至今的沧海遗珠。作为葫芦世家传人,赵伟的工艺葫芦童子功是从绘画开始,素描、国画都有涉猎。
赵伟认为,手艺人的根基是审美格调,不论烙画、押花、雕刻,还是制模、范葫芦,没有大量的练习和持续的熏陶,是不可能完成有质量的作品的。目前,在文玩界较受欢迎的葫芦有范制葫芦、勒扎葫芦、火画葫芦、押花葫芦、针刻葫芦、刀刻葫芦等制作工艺类型。其中,赵伟最拿手的是范制葫芦。他的得意之作是端端正正的八不正百福葫芦。八不正,是典型的清代宫廷葫芦制式,上下两个肚子都要范制成见棱见角的方正形状,还要再有吉祥花纹。和瓷器珐琅器一样,葫芦界也有“一方顶十圆”的说法。八不正葫芦的菱线极多,“纯靠石膏模子把它憋成这样”,失误率很高,也格外珍贵。赵伟精心制作的一个八不正葫芦,是当年秋天新收获的,因此皮色尚是浅白,上面凸显出各种字体写就的整整100个福字。“本来就是‘福禄’嘛,福上加福。我从小学这个,做几个花模还是容易的。难的是范制的过程。”
据介绍,范制葫芦首先要把阳模雕刻好,然后反成阴模。以前是把木头直接雕刻成想要的葫芦形状,称作“桩子”或“模子”。每个葫芦都要单独做一个石膏模,一次性使用。开模验葫芦,那就跟赌石没什么两样。营养不良的葫芦,缩在模子一角,固然失败;水大了或是肥大了,葫芦胀裂了模子,称为“炸模”,导致图案模糊变型,也是不行;极少极少能有一个范得·非常漂亮、满范且花纹清晰的,就等于中了奖。
经过几十年的艺海求索,如今赵伟可以熟练地使用勒、扭、范、烙、雕、画,使本自天然的葫芦长得尽如人意,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2008年,赵伟的《葫芦工艺宝典》正式出版,他把自己所知的种植加工、挑选收藏等技巧统统收录在内,“我是葫芦玩家中比较少有的三个步骤全都经手的人,即种植、加工、收藏。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独具中国特色的葫芦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为此,赵伟“从娃娃抓起”,与天津市许多学校合作,将葫芦庐文化小镇作为中小学生体验葫芦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实验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小学生参观中国葫芦博物馆。他为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的学生安排葫芦技法教学课程,现场参与画葫芦、烙葫芦和葫芦雕刻等工艺制作;为选择农耕文化的学生安排插秧、植树、摘草药和推独轮车等农活体验课程。同时为前来葫芦文化小镇旅游观光的人们安排了葫芦鼓、葫芦灯、葫芦虎、磨豆腐、编花篮、扎草人等数十种民俗体验内容,实现了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巧妙融合。赵伟说:“葫芦庐文化小镇的核心理念就是传承非遗文化、弘扬非遗文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宝葫芦’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综合性产业绘就未来蓝图
回顾数十年的从艺路,特别是谋划葫芦庐文化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赵伟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这个项目不仅是个非遗项目,而且是一个文化创意项目。作为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干起来真是沟沟坎坎、困难多多,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位领导、朋友的鼎力相助。”早在葫芦庐文化小镇的初创时期,时任宝坻区委书记的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在宝坻区打造特色旅游,推进“一村一品”文化建设工程时不仅把葫芦庐小镇列入了整体规划,而且多次到葫芦庐小镇现场调研,明确提出了要将葫芦庐文化小镇打造成宝坻区的文化品牌。他担任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后又提出要将葫芦庐小镇打造成在全国和世界有影响的非遗文化品牌。宝坻区现任区委书记孟庆松、区委和区政府的其他领导及区旅游委等相关部门、大钟镇党委政府也对葫芦庐小镇的发展十分关注,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小镇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了葫芦庐文化小镇非遗文化品牌的建设。此外,天津市文广局、旅游局和天津市文联也对这个非遗文化品牌建设给予了关注和支持。
谈到葫芦庐文化小镇的发展蓝图,赵伟信心满满地说:“在未来三五年内,葫芦庐文化小镇将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把葫芦主题文化做成规模的综合性产业,打破过去单一的葫芦工艺品制作的传统模式,积极开发葫芦衍生品、旅游纪念品,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品,形成葫芦主题文化系列产品链,从弘扬传承葫芦非遗文化方面,一是与天津市和国家的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世界第一个葫芦种子培育实验室,培育和推出葫芦优良品种,全程掌控葫芦的成型成长,打造葫芦小镇独家的葫芦品种,为弘扬传承葫芦文化做好基础工作。二是建立全国首家葫芦技艺制作培训基地,具体目标是培养万名葫芦制作技艺小传承人,面向全国中小学打造百家葫芦工艺制作传习室,把葫芦庐小镇打造成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三是从2017年开始主办首届世界葫芦文化艺术节,促进世界各国葫芦文化艺术的交流,使葫芦庐文化小镇成为国内外葫芦工艺传承者和葫芦收藏爱好者交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全球瞩目的葫芦文化艺术荟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