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现场分享团结出版社最新力作《催眠现场1:情感之困》
2019-08-26
收藏
摘要: 量子催眠创始人朵洛莉丝 • 侃南中国区弟子、国内资深量子催眠师流静带着她的新书《催眠现场1:情感之困》亮相201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最后一天,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进行了新书分享,为读者朋友们“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

QQ截图20190826111745.png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量子催眠创始人朵洛莉丝 • 侃南中国区弟子、国内资深量子催眠师流静带着她的新书《催眠现场1:情感之困》亮相201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最后一天,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进行了新书分享,为读者朋友们“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

流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著名文化学者康震教授。2012年,跟随量子催眠创始人朵洛莉丝·侃南学习催眠,成为一名专业的催眠师。在多年的从业中,流静接触和治疗了丰富个案,沉潜七年后将自己的案例整理成书,出版了《催眠现场1:情感之困》。

提到催眠和催眠师,大众有着许多误解,流静在此次分享会上则把这些误解一一破除。

比如最广为人知的晃怀表,其实是一种很古老且过时的催眠方法。那些被催眠之后夸张而奇怪的动作也都是舞台催眠的效果。而且被催眠了,绝对不是被控制了。用催眠来治疗睡眠问题更只是催眠目标中极小的部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就是用语言引导将一个人带入催眠状态。

QQ截图20190826111735.png

流静在对催眠进行科学解释时说,催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根据时间标准可分为瞬间催眠、快速催眠、常规催眠、缓慢催眠;依据参与者标准可分为他人催眠、自我催眠、个案催眠、集体催眠;按照所在场合则可分为生活催眠、舞台催眠、疗愈催眠。看似玄妙的催眠,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都已经被动体验过。例如我们接触到的广告、接收到的他人评价,都属对个体催眠的表现。

在谈到自己最擅长的疗愈催眠时,流静表示,疗愈催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催眠,它包括对心理问题和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问题的思考与追问。疗愈催眠是众多心理咨询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心理咨询的一些弊端,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独特的疗愈方法。

关于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流静做了个生动的比喻:如果你的身体是辆汽车,意识是司机,潜意识就是原装导航仪,当司机迷路和导航关闭,你会邀请一位陪驾来到车上,进入你的生命行程,帮你找到车上的原装超级导航,听到你内在的声音。这位陪驾,就是催眠师。催眠师是陪驾,不是代驾,方向盘和油门一直都在你自己的手里。没有哪一位催眠师可以决定或者替代你走完下面的路程。

QQ截图20190826111751.png

为了让现场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被催眠后的感觉,流静带着大家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催眠体验。

现场分享的时间很短暂,更多关于催眠的细节和案例都在《催眠现场》系列丛书里。《催眠现场》是中国第一套催眠案例丛书,它不讲深奥的理论,不教枯燥的技术,它讲的是有温度的、真实的、你身边人的催眠故事。通过阅读,读者既可以了解催眠流程和感受,又能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看到自己内在的力量。目前,《催眠现场1:情感之困》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并已上市发行,后两部《催眠现场2:人设之惑》《催眠现场3:身体之痛》也将在近期陆续发售。(华)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