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技社POD数字化转型
张中兴 | 2016-06-07
收藏

■张中兴(科学出版社)

  科学社作为科技类图书出版的旗舰,几十年来出版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书,但由于在传统出版中图书排版、胶片保存、生产方式、图书流通方式、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限制,很多曾经的好书,现阶段已经无法在市面上流通,需要图书的人买不到书,而现在可以通过POD技术进行出版,减小成本和库存量,按需印刷。但传统出版单位要真正实现POD数字化的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为一名一线科技类图书编辑,近两年来进行图书POD工作乃是常事。要想对图书进行POD,首要考虑的就是对于已有印刷版的图书进行数字化的问题。图书正文文件梳理之后发现目前图书电子文件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图书出版时间太久,根本没有电子源文件。第二种是有电子源文件,可文件版本太老,已经不能生成PDF。第三种情况是有勉强可以使用修复的电子源文件,经过源文件的修复可以生成PDF。第四种情况是图书出版时间距离现在较近,电子源文件较全较好,能够迅速生成可以印刷的高像素PDF。

  先看最简单的第四种情况,这种情况相对其他三种情况来说要简单很多,数字技术编辑就可以依靠办公电脑中该图书最终版本的排版源文件生成符合要求的PDF。当图书有经过修复可以使用的排版源文件时,需要编辑与排版人员进行沟通,将排版源文件在常用排版文件版本中重新灌入内容,进行修复。在此过程中,排版人员要注意该图书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进行标记,生成新的PDF后进行打印,将打印稿与最新版次图书进行校对比较,将打印稿中不同的地方修改过来,修改标记好的书稿再次交给排版人员进行二次修改,之后,产生的PDF符合最新图书印刷要求,可以进行CTP印刷或储存文件等待有需求时候进行POD。其实,当电子源文件版本太老、不能使用、不能生成PDF时,对该文件进行操作,原理与可修复情况是一致的,只是对于排版人员的要求更高,排版后生成的文件要经过多次校对,保证文件的准确性。

  对于如图书出版时间太久,根本没有任何排版源文件存在,等同于面对一本手写稿。对于这种情况,方法目前有三种:简单的扫描、利用光学符号识别软件(OCR)扫描和重新打字输入。将图书进行简单的扫描,将图书内容以图片形式扫描保存,这种情况不能对图书文字内容进行识别,清晰度不高,印刷质量明显不如原版图书好。使用光学符号识别软件(OCR)扫描,可以对书稿的文字进行识别,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图书内容的修改和排版处理,但目前OCR技术发展得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差错率。最后一种重新打字输入的方式,显然更加费时费力。由此可见,对老版本图书进行按需印刷的路很艰难,无论是单本进行还是成批量进行操作,都需要巨大的精力和投入。除了正文以外,图书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封面,以前图书封面印刷多采取的是胶片印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需要高像素的封面PDF文件,如果没有电子文件,就需要图书编辑找美术编辑按着原书封面进行仿造设计,通过重新设计产生新的可印刷的PDF文件。

  准备好原有图书数字化十分重要,图书数据化是POD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石,使按需印刷才成为可能,使很多小印数图书继续在图书市场留存,减少库存压力,降低出版社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 有效缓和图书市场的供求矛盾,丰富市场可供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这对于科技类出版社而言是一个必经之路。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