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书香工程:一路书香一路请
2019-06-11
收藏

人大社/结合自身优势 精准开发国外市场 

 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花大力气精准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市场。该社2016年承担丝路书香以色列分社项目,采取公司化、本土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聘用本土资深策划、编辑和出版人员,策划出版有关中国主题的成系列的希伯来文版、阿拉伯文版和英文版学术图书和主题图书。

  2017年承担丝路书香中亚中国学术合作出版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出版机构合作,成系列地策划、翻译和出版了一批优秀图书,进入当地主流图书市场;认真筹划和组织参加中亚国家国际书展、土库曼斯坦国际书展,推动中国出版机构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开展对中亚国家出版市场的调查,形成当地市场调查报告。

  2018年承担丝路书香东南亚中国学术合作出版项目。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作为图书翻译出版基地,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流出版机构、发行机构和高等学府合作,策划出版关于中国主题的成系列的英文和当地通用语言的中国主题图书。

  以已经结项的中亚中国学术合作出版项目为例,有以下四方面的亮点和成绩:一是遴选国内相关领域精品图书,与中亚国家一流出版机构合作,确保项目图书的内容质量、翻译质量和编校质量;二是积极利用各种学术媒体、网络媒体以及所在国专业协会,宣传推广中国主题图书,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学术图书在中亚的学术品牌知名度;三是认真筹划参加中亚国家重要国际书展,积极给当地民众和政府高层推荐中亚项目成果,让中亚项目成果借助书展平台进行有效传播;四是与中亚国家本土图书经销商合作,并通过欧亚高等院校联盟的校际图书交换网络和学术交流机制,确保图书进入当地主流书店和中欧乃至俄语国家主要图书馆馆藏。

  人大社将从两方面推动丝路书香项目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中亚国家图书市场调研,开发新的选题资源和作者资源,探讨多国学者共同编写“一带一路”图书的可能性。在中亚系列图书出版策划方面,借助中国人民大学在欧亚大学联盟之间的密切联系,人大社在中亚中国学术合作出版项目框架下,组织相关学者参加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组织的第10届阿斯塔纳经济论坛,与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和韩国的学者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探讨中外学者共同编写有关“一带一路”图书的可能性。

  二是以“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为平台,促进中国出版机构与中亚国家出版机构的合作。201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在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的支持下,人大社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目前,联盟成员数量从30个国家和地区的94家单位增加到310多家,遍及56个国家和地区。未来,联盟成员机构将发挥出版机构智库作用,组织本国专家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的内在发展规律;致力于建立双边多边合作出版机制,共同策划合作出版一批讲述各国文化交融、人民友好交往、阐释丝路精神的图书;把加强人员往来作为深化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人员培训、论坛学术研讨、定期评奖、交流互访等方式,促进各国出版人探讨业务、交流经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受众的出版行业活动和文化活动,加强成员单位之间选题、版权、翻译和出版资源的交流和共享。(郭晓明  刘叶华)


五洲传播出版社/提高海外出版力 打入当地市场 

 五洲传播出版社图书出版业务始终坚持国际化方向,每年以十几种文字出版300多种中国题材的图书,在境内外国人聚集的地区构建了由300多个网点组成的销售网络,并将图书发行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图书版权输出方面位于行业前列,每年输出图书版权上百项,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目前,五洲社丝路书香工程主要集中在丝路书香·中国书架和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两部分。

  “中国书架”项目旨在通过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书店和大学书店等设立“中国书架”,展示和销售用当地文字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满足国外读者的需求,同时在这些场所积极开展相关图书交流活动,开拓中国图书对外传播的新渠道。

  截至目前,五洲社在埃及、阿联酋、土耳其、法国、约旦、黎巴嫩、智利、阿根廷、阿曼、美国、德国、卡塔尔、新加坡、西班牙、科威特15个国家共设立18个“中国书架”,其中包括国际主流书店“中国书架”12个、国际机场书店“中国书架”3个;与京东网合作设立海外网上“中国书架”。

  “中国书架”虽然项目执行时间不长,但却让海外书店的经营者看到了读者购买图书的热情和销售数据不断增长。今年6月,五洲社将在安卡拉红猫书店设立另外一个“中国书架”,满足更多土耳其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愿望。另外,约旦、科威特、沙特、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书店也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在自己国家的书店内设立“中国书架”,销售中国题材图书。

  针对未来“中国书架”的发展方向,五洲社提出三点预想:一是将“中国书架”打造为“走出去”新平台;二是优化“中国书架”图书品种结构和图书质量;三是继续开拓与国际图书销售集团合作。

  五洲社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对于搭建丝路沿线国家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具有良好支撑作用。从语种来看,2015年、2016年所中项目主要围绕阿拉伯文、英文、波斯文、土耳其文、塞尔维亚文、僧伽罗文和俄文几大语种,而2017年、2018年不乏亚美尼亚文、克罗地亚文、乌尔都文、乌兹别克文、泰米尔文、吉尔吉斯文这样的小语种;从内容来看,主要为“中国文化”系列、“人文中国”系列、“当代中国”系列、“中国经典名著故事”系列、“中国创造”系列等文化、历史相关的图书。其中,“中国文化”系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五洲社该项目中标语种最多的系列图书。

  五洲社对未来出版“走出去”有三点想法:首先,进一步增加翻译作品数量,提高翻译质量,切实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进一步提高海外本土出版能力,以本土语言出版打入本地主流营销渠道,通过合作出版或设立海外出版机构等方式,真正走近海外读者;再次,抓住数字出版飞速发展的机遇,以数字化实现国际化,推动“走出去”进一步提质增效。(李晓萌)


中国文化译研网/鼓励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

  如何让“中国故事”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文化能够走入普通民众的生活,是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关键。“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是“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以北京语言大学作为秘书处,由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为平台执行落实,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其他重点区域,广泛联系和积极培养对我国友好的海外汉学家、作家、媒体人、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让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鼓励并支持他们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面向国际市场和海外读者客观介绍中国,为促进相互理解并扩大文化、出版合作奠定基石。

  截至目前,“计划”所征集内容涵盖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图书共涉及100余位海外作者,涵盖创作语言19种,出版图书共计121种(部分作品有多语种出版意向);创作主题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文学、人物传记、电影、游记、地域文化、国际关系、文化交流、时事等多个门类。《中印情缘》《我眼中的中韩关系》《看中国巨变》等15部作品成功出版并落地海外。此外,中国日报网推荐的美国作家龙安志《寻找香格里拉》、江西教育出版社推荐的罗马尼亚作家马丽娜·阿尔马善作品《东南西北看中国——一位罗马尼亚人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推荐德国作家维尔纳·吕格默尔作品《“新丝绸之路”——没有战争的国际化》已设立专项纳入到“计划”中,其中《“新丝绸之路”——没有战争的国际化》一书已在海外出版,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目前此书已翻译成英文、法文,中文版预计今年6月在国内出版。

  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翻译人才素质良莠不齐是面临的问题。只有既了解中国文化、语言转化水平又过硬的翻译人才,才能保证中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原汁原味”。中国文化译研网作为帮助世界各国多语言读者和观众及时发现、翻译、创作和分享优秀中国文化作品的公益平台,自2015年开设以来,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开展一对一国别互译合作交流,联络发展63个语种的4000余名汉学家、译者等人才入库;建设20余个“一带一路”语言专家委员会。近年来,中国文化译研网在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人才数据库的功能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作者、出版人发现彼此搭建了桥梁和平台。(徐宝锋 王富丽)


接力社/推动原创童书“走出去”,重数量更重质量

  大力推动原创童书海外授权与传播,增强中国原创童书国际影响力,是接力出版社的工作重点。接力社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112种,其中“一带一路”国家为85种,约占年度版权输出的75.89%。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积极探索版权输出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2016年10月,接力社建立埃及分社,通过在埃及翻译出版童书,进入阿拉伯地区的出版市场。2017年~2019年,两批53种图书的出版推广,初步建立了接力埃及分社的品牌。2018年,接力社与俄罗斯莫斯科州立综合图书馆携手举办“比安基国际文学奖”,推动中国原创自然文学走向国际。2019年6月4日,第3届“比安基国际文学奖”揭晓,《黑焰》荣获小说类大奖,《孤独的麋鹿王》荣获小说类荣誉奖。

  二是大力抓好原创童书出版,强化创意策划和营销推广,提升出版数量和质量。《黑焰》《孤单的少校》《给我一个太阳》《米斗的大计划》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以及《鄂温克的驼鹿》《乌龟一家去看海》《走出森林的小红帽》等原创图画书在国内外市场都颇受青睐。《鄂温克的驼鹿》甫一出版,便输出了法国和加拿大,受到了当地读者和媒体的热切关注。今年4月,该书还获得了第14届“文津图书奖”。

  三是将版权输出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细节。为做好原创童书的版权输出,接力社聘请国外汉学家翻译图书、国内外语专家审定,力求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如为做好埃及分社的图书,聘请了埃及本土的译者以及国内权威阿语专家、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阿语系主任张洪仪教授对译稿进行审定,力保语言精确生动。

  四是接力社版权业绩的不断增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离不开丝路书香工程的资助与扶持。截至目前,接力社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的项目共计4项、18种图书。此外,接力社埃及分社项目也入选了丝路书香重点工程。埃及分社完成了两批53种图书的出版。其他入选的18种图书,获得资助的语种均已出版。

  未来,接力社将继续加大对海外输出的力度和强度,积极拓展输出国家,推动更多反映中华优秀文化、反映中国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精神、反映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原创童书“走出去”。(董秋香)


人民天舟/加大北非文化合作力度

 人民天舟作为首批获得对外专项出版权的“双外”出版企业,2016年申报的北非中国文化合作出版项目在丝路书香工程立项,于2017年结项。

  人民天舟加大海外渠道拓展力度,与来自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等国家的出版机构、发行机构、零售机构、图书馆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人民天舟与海外合作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选题策划、内容改编、文字翻译、视觉设计、编辑印刷、宣传发行等出版流程各个环节。依托各自优势,确保图书进入北非及中东阿拉伯地区主流渠道。人民天舟同时加速推进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合作渠道拓展,与北非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

  北非中国文化合作出版项目由人民天舟富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专业团队负责。该团队熟悉北非和中东地区的风俗、文化和需求,也在当地出版界和文化界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为人民天舟开拓阿语地区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民天舟发挥市场信息充分的优势,臻选整合了来自中国其他出版机构的优质图书资源,开展合作出版、版权贸易、图书进出口等业务,与人民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五洲传播出版社等机构密切合作。与此同时,积累了一批了解阿拉伯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的作者,并建立了业内顶尖的译者和外文编审专家资源库,逐步扩展视觉设计师和插画师资源,拥有了独立策划运营国际化出版项目的能力。经过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综合考量,北非中国文化合作出版项目的出版品种主要集中在社科主题类、儿童类和艺术类图书。现已出版发行阿文版《屠呦呦传》、阿文版《企业的智慧》、法文版《中国经典绘画选萃》、法文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共计20种图书。

  为促进图书销售、推进以图书为依托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民天舟为重点推介的图书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屠呦呦传》阿文版新书首发仪式、《儿童艺术大画毯》现场体验活动、中摩儿童作家对话、《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法文版首发及签售仪式等。(涂 潇 陆虹宇)



中华出版促进会/发挥平台优势 培育核心业务

 丝路国家新闻出版业人员来华培训项目工程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之一。2015年以来,在中宣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丝路沿线国家——南亚地区为工作重心,中华出版促进会分批次邀请丝路国家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出版机构高端管理人员及中、高级编辑、设计人员等来华培训交流,共举办了6期培训课程,实效显著,亮点纷呈。

  来华培训工程以对口专业授课培训为主要内容,辅以参观书展、地方出版社及文化基地等文化交流活动。工程采用由项目管理部牵头、会员管理部和对外联络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三部门协调联动,使项目建设积极有序进行。

  6期培训均获得一致好评,其中,2018年1月12日,丝路书香来华培训第5次研修班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华出版促进会承办,邀请了来自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蒙古共和国的主要新闻出版负责人来华培训和考察实习,产生了广泛影响。研修班为期一周,使来华培训人员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出版行业的状况,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华出版促进会以丝路国家新闻出版业人员来华培训为平台,积极打造品牌形象,培育核心业务能力;延伸培训平台,促进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出版合作。截至目前,实现向南亚地区输出中国图书版权400余种;与来华国家出版协会签订图书互译框架协议、联合编撰“文化交流百科”、组织参与“外国人写作中国”项目,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等特色活动。来华培训学员充分发挥“信使”作用,学员和所在机构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优秀合作伙伴,积极促成双方建立长久联系和固定沟通渠道,自发翻译出版中国的优秀出版物,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建设。

  以斯里兰卡为例,中华出版促进会围绕培训促成了中斯出版高水平合作。与斯里兰卡出版协会签订《中斯出版框架协议》;纪念中斯建交60周年,与斯里兰卡出版商协会合作编纂《中斯文化交流百科全书》;2017年斯里兰卡科伦坡书展上,斯方为中国60种少儿绘本举办新书发布会;2018年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两国出版人共签订47种图书版权协议,达成60余种图书合作意向。2018年科伦坡国际书展上,斯方举办中国180种少儿图书英文版、僧伽罗文版和泰米尔文版的新书发布会。截至目前,斯方已翻译出版中国图书300余种。(陈 静)


北京求是园/建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外文出版平台

 2015年9月,第一家在海外设立出版机构的中国民营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成立了格鲁吉亚文化出版社,旨在借助多年的海外运营经验与资源,建设成为专业、权威、在“一带一路”国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外文出版平台。

  4年来,格鲁吉亚文化出版社共出版中国主题、中国传统图书100多种,包括《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灵”》《中国梦——中国政府的成功与中国执政党的魅力》《世界政要学者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红船精神》等格鲁吉亚文版、英文版图书。这些图书在当地连锁书店、网络书店等主流渠道广泛销售,也被大型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收藏,甚至在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销售。

  6月5日~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此期间,作为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的重要项目,求是园重点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要学者论习近平治国理政》《长征记》《丝绸之路》《量天度地衡万物》等俄版图书。

  中国快速发展的秘诀何在?这是俄罗斯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世界政要学者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汇集了世界政要学者从第三者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长征记》以恢弘的气魄,全面观照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的整体历程。《丝绸之路》展示丝路如何推动不同地域的人类繁荣和发展。《量天度地衡万物》《图说中国戏剧艺术》《中国火药火器史》则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求是园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输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当代中国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着力推动当代中国题材图书在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出版。短期计划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选题策划。远期计划配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申报“走出去”重点内容选题。通过结合长短线计划,助力出版“走出去”向纵深发展。(黄永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