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小众圈层突围,培育新兴大众IP?
2019-09-10
收藏

■刘蕊 潘苏燕 黄密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和许多京剧门外汉一样,我们是从综艺节目上认识王珮瑜的。这位年轻时尚的知名女老生带着大家一起“惊提、怒沉、喜展眉”,和着吉他用温雅隽永的唱腔演唱《空城计》,打趣京剧和说唱……在一次又一次传统京剧与当代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京剧的“次元壁”正在慢慢被打破。在出版首套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瑜音社微信公众号中有一个“三分钟京剧小灶”栏目,它通过轻松搞笑的小漫画和诙谐幽默的叙述方式,介绍了一出出经典的京剧戏曲故事。身为京剧小白、从未听过一出完整京剧的我们,却津津有味地刷着手机看完了一期又一期“三分钟京剧小灶”。这是多么适合当代年轻人阅读的京剧漫画啊!为什么不出版成书呢?

  推文“变身”纸书

  虽然《瑜老板三分钟京剧小灶》(下文称《小灶》)的图文内容到达出版社时基本完成,但从公众号推文“变身”纸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中间经历了“四难”。

  第一难——筛选修改网络语言。“京剧小灶”栏目推文的语言风格贴近年轻读者,幽默诙谐,并运用了大量的网络语言,比如,“九亿少女的梦”“萌萌哒”“蓝瘦香菇”等。初次编稿时,我们颇感为难。如果删掉这些网络语言,就会失去接地气的语言和幽默的叙述风格,不删则担心不符合出版规范。为此,我们进行了大筛查,删除了一些不影响图书内容和阅读体验的网络用词,一些可能会误导读者的错字、别字则用意思相近的字词替代。对一些增加阅读趣味性的网络用词,我们统一标注“双引号”,以示区别。

  第二难——图文版式重新规划。公众号的推文主要呈瀑布式的排版形态,这与传统纸书的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一开始,排版员设计的版式类似传统书籍,图片被作为插图点缀在文字四周。然而,在“京剧小灶”中,图片本身也担当着重要的叙事作用,且与文字表达相互交融。如果改变图片的摆放位置,则会带来意义的改变。为了不影响阅读,我们尽量将版式调整为公众号瀑布式排版。这种排版方式实践起来并不简单,比如,有些版面最后只剩下两三行文字的空白量,却要插入一幅图,显然放不下。可图若是转到下一版,那上一版的空白处又该用什么填补?而且,采用瀑布式排版,常常会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尴尬局面,我们只能在编稿过程中不厌其烦地想对策调整。同时,我们还实验了多种字体,最终选定现在这几种字体,使版面整体显得疏朗、轻松。

  第三难——反复核查,保证图书专业性。《小灶》的呈现形式看起来轻松搞笑,但其背后的创作团队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说到底,这不仅是一本轻松的普及读物,还是一本京剧知识点密集的专业图书。由于编辑团队第一次接触京剧类书稿,对书中的京剧名词、唱词等都比较陌生。因此,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核查相关知识点,与瑜音社创作团队“学术探讨”,保证图书内容的专业、严谨。

  第四难——利用纸书的载体特点,赋予内容新亮点。《小灶》是一套既传统又现代的图书,为了凸显这份气质,我们做了别样设计。例如,在封面中加入漫画人物;设计了简约又别具中国特色的扉页、篇章页;页眉加入印章和卷轴元素。我们还用不同字体和颜色标注文中的精彩唱词,安排了“京剧小知识白学现场”栏目。这些设计都为《小灶》锦上添花,增加专业性。

  花式营销助力《小灶》出圈

  《小灶》作为瑜音社公号的连载栏目,本身有粉丝基础,不过这些粉丝大多是瑜老板的“铁杆粉”,如何让《小灶》从戏迷的小圈子走出,深入大众,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营销的关键点。

  浙少社经过几十年深耕发展,在传统渠道上具有显著优势,可在书店铺货只是增加了图书曝光率,如何将曝光率转化为购买率,是我们要思考的。为了传达“好玩”的理念,我们从书中挑选一些搞笑漫画,专门设计宣传海报、瑜老板和戏多多的KT板、特色展架等,配合书店码堆。这既打破了大众对京剧的偏见,也使《小灶》的展示成为书店一道有趣的风景。

  在和瑜音社的沟通中,我们得知他们下半年将在8个城市举行9场清音会,这是一次很好的营销契机。我们抓住时机,联手西西弗书店在北京举行了《小灶》的新书首发会。另外,我们正与懒人听书APP合作,制作图书的同款音频,给用户提供试听服务,为纸书引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