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新人群”的快餐消费
任志茜 | 2007-08-21
收藏
  世界上第一款可卷曲屏幕手机Readius——这款集3G手机、PDA和电子图书于一体的“超级手机”将会由意大利电信在今年年底率先推出。而据介绍,目前的手机终端页面设置,如GGBOOK,一贯页面可以拥有2000多字的内容,并且集搜书、看书、评书、书友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 

随着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移动通信运营商、传统媒体、风险资本等各方力量都在挖掘这小小手机的财富潜力,而“手机阅读”也蔚然成风。“手机阅读”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提高手机媒体原创内容比例及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创新盈利模式,仍是一大挑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手机拥有国,手机用户数量在今年突破5亿。新受众和新阅读趋势正造成出版的两极分化,具有娱乐精神的手机阅读,成了快速成长着的新人群的快餐消费。

 

23岁的Michael是移动书城(mbook.cn)的运营总监,却是这个wap网站的最早成员之一。在对无线互联网十分看好的情况下,他从某地方性门户网站加入了移动书城,如今,从2005年2月网站正式上线,公司已经从三四个人的规模,发展到号称拥有700万注册用户的wap站点。他有意让自己参与了这场中文阅读的新领域的开拓。

在采访中,Michael兴致勃勃地将他们的移动书城比喻成一个大的、覆盖全国的手机中文阅读门户。据笔者了解,在图书、杂志方面,移动书城先后与国内十数家出版机构、著名杂志社先后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为繁荣网络文学,移动书城不仅与数十家网络原创站建立版权合作关系,还先后购买了三家国内一流的文学原创网站。Michael说,他们这样做也同样是在为手机原创文学做大铺垫稿件截止当日,笔者在《读者》杂志中看到由移动书城联合《读者》杂志,中国期刊网联合举办的“读者新思维手机原创文学大赛”正在进行中。

目前,大众所知的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纸质阅读外,还有时下互联网普及造就的电子书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由于相应技术的普及化,为读者接受。其实,还有另一种阅读方式正在成为新时尚,即随着手机智能化、功能多用化,拇指经济成为为人瞩目的新经济领域,手机阅读正伴随着人们拇指的翻动,引领着阅读新的潮流和风尚。可以说,当前的阅读格局已经是天下三分,即传统阅读、延伸到电子网络上的www阅读、延伸到无线终端(以手机为主)上的wap阅读。

 

手机阅读的前世今生

和主动投身到推动手机阅读大潮中的Michael不同,来自E拇指网站的张女士,就是下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职员,她所在的E拇指,是基于移动增值业务平台专营无线文学艺术产品的平台。最初,E拇指是作为移动通信的一个展示健康形象的窗口,至今举办过3次手机文学原创大赛,逐步开发各类与手机文学艺术相关的无线、网络增值产品,包括图书在内的线下产品。一开始他们聚拢的作者都以写手机段子为长,行文短小幽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更多的人喜欢长篇小说甚过于这些小巧的“点心”,于是改变了原先的思路,并建设了相应平台。目前,他们已经和小小说选刊、故事会等一批文学期刊和网站签约,建立海量书城,同时也将网罗优秀的网络写手,继续与期刊包括出版社合作。

同时,很多网络站点也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军手机阅读市场,比如起点中文、红袖等,书生读吧在2005年中期即开始从事手机阅读相关的技术开发和业务筹备工作,并且于2006年7月正式推出WAP阅读网站(du8.cn)和JAVA手机阅读器。像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综合网站,如势头正猛的免费wap网站门户:3G门户,如一度兴盛但已经消失的星星书城,还有如新浪也在今年5月悄悄开始了手机阅读尝试。“手机阅读”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提高手机媒体原创内容及创新盈利模式,仍是一大挑战。

 

阅读内容:

撬动地球的“支点”在哪里?

目前手机阅读通常比较流行的内容通常是都市言情、恐怖灵异、武侠仙侠等网络流行文学。和在传统阅读中流行的青春小说不同,校园言情在手机上似乎并不像传统出版那般有较高人气指数。而根据书生读吧运营的数据表明,各种各样的图书在手机阅读领域都有相当的用户群,甚至是一些专业化的图书,都有不少用户阅读,甚至是付费阅读。

对于前者,张女士分析说,这可能是学生对用手机上网花费的问题有所控制。在E拇指正在做的用户调查中,他们的大部分用户在25岁~45岁,大部分是蓝领白领之间的职员,在校生并不多。事实上,5元钱购买的流量,就可以阅读500万字。目前还有电信运营商推出了20元包月不限流量的服务,下载无限量。当然对于仍在学校的学生而言,免费甚于消费。也正是因为流量计费,手机阅读的小说通常在50万字以上。

而核心价值是娱乐精神的手机阅读,似乎也成了快餐中的肯德基般的消费。即使在传统阅读看来完全是乱七八糟的胡乱写作,可以斥之为垃圾阅读的文字,却通常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在手机上大受欢迎。因为运营商更多地依托于天涯社区、起点中文、晋江、据点、红袖这样的文学站点作为内容提供商,传统阅读缺失,受欢迎的作者通常和网络类似,网络流行的,就是手机上流行的。目前看来,传统作家的作品在手机上并没有市场,在手机媒体中,深刻被娱乐打败。至于传统阅读,张女士说,在他们刚刚举行的手机用户调查中,就有人反映,为什么海量书城中没有四大名著之类的经典。如果是出于书城的建设考虑,经典文学在快餐文化的流行中仍旧需要。但她介绍说,在她们的合作伙伴中,出版业的看法通常是希望远离网络的,出版业对网络的态度,似乎又爱又怕。

但新星出版社就试图利用第五媒体的力量进行产品推介和品牌推广,也曾和3G门户合作过一些流行类读物的阅读。今年4月份,他们专门成立了数字实验室,负责包括网络数字化文档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在传统出版之外获得收获。在他们看来,就出版商来说,电子书销售渠道的利润率不比纸书低。但,他们也惧怕有可能因为网络的快速传播而产生的盗版问题。至于何时产生收益,他们乐观地用“等待”来回答。

 

盈利模式:

寻找自己的“午餐”

手机阅读市场人声喧哗,但和人们想象的暴利相比,手机阅读,在巨额的风险投资用完之后,如何活下去却是困境。移动书城的CEO于建波曾在去年年底在媒体上表示,WAP网站不要急于盈利。在他们看来,目前用户还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手机阅读的过程,目前,仍旧是手机阅读的读者培育期。对此,3G门户总裁张向东也持有相同观点。

3G门户是一个综合门户网站,在他们的50多个频道中,他们将书城排到了第2位的位置上。事实上,书城也一直是受用户欢迎的业务。也正因为是综合性门户网站,而不是单一的图书阅读网站,使得他们的盈利模式和其他公司不同。在图书方面,他们获得内容提供商的授权,向手机读者免费提供内容,而对方也可以将其作为渠道,在网站进行产品推广。至于对用户是否收费的问题,如果将来有一些独有内容,同时用户付费渠道可控,收费的计划可能会逐步推荐,但他强调并不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培养读者。

在大多数外人看来,现在独立wap无非是通过广告来进行收益,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wap站都那么简单。来自移动书城的Michael概要地阐述了一下他们的盈利模式:手机电子书销售、多媒体阅读器的付费使用,特色增值服务,培养出来优秀手机原创写手内容的线下的出版和发行,广告等。在Michael看来,这些都是很顺理成章的,而且他表示,在未来的时间内,希望并且欢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站、传统出版发行商都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只有这样共同建筑,才能创造出无线互联网的春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更广地挖掘无线互联网的前景。

当然,回过头来再看,手机网站能够获得免费资源将越来越难,如果要做阅读门户,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内容的版权问题,提高手机媒体原创内容及创新盈利模式,2007年才真正算是进入了“手机阅读年”。

 

“短”风刮到日本文学期刊

在日本,手机小说、网上电影都是短篇和超短篇。现在,这股“短”风已经吹到文学期刊。有专家说,人们喜欢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大概是网络社会的必然。

去年,白杨社主办的杂志《幽》的编辑部主任东雅夫,在网上征集怪谈类短篇小说,要求每篇不超过800字。原计划征集100篇,结果到年底,共收到270篇。部分作品在该社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今年,东雅夫从应征作品中选了66篇结集出版,名为《手掌怪谈》,上市一个月即卖了一万册。

入选《手掌怪谈》的66位作者,都是业余写手。他们依托电脑和网络,写起来很顺手。一位海外归日的青年女作者说:“因为有电脑,即使是难认的汉字也能顺利地写出来。”这些作者中,有的打算以写超短篇小说为职业。东雅夫说:“如果能催生出一个800字作家群,那将是很有趣的。”

读者为何喜欢超短篇小说,东雅夫说,日本人长期受短歌和俳句的熏陶,擅长写洗炼的短作品,出现了许多业余的歌人、俳人。800字小说,是从既成的概念中,突起变化,让人们或吹惊,或欢笑,或恐惧的篇章。那些一瞬间超现实的感觉,让人们对超短篇产生了亲近感。文艺评论家大森望说:“对于读惯手机小说的人来说,让他们读长篇连载小说,已经感到不适合了。而且,因为时间有限,他们首先选择短小、不会成为负担的好小说。”(郭瑞璜/编译)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