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毛泽东与北大《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朱善璐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办公室杨晓梅主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杨芳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主办方代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李学谦社长、张晓楠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张涛副社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新书分享会,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主持了此次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吴尚之副局长对此次活动十分关心,向《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作者韩毓海教授表示感谢和祝贺,向为本书出版发行工作做出贡献的诸位同事表示感谢。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朱善璐书记针对《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一书的出版问世,围绕北大与毛泽东的历史联系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发表讲话。朱善璐书记首先对韩毓海教授的研究工作以及本书的出版给予赞赏,他表示青年学者应该以韩毓海教授为榜样,多做育人文章,多行教化之事,让自己的作品更多地影响到读者的精神塑造和品德陪养。朱善璐书记阐述了北京大学与毛泽东思想及人格的成长、转变和成熟的历史联系,指出北大精神与北大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发展历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朱善璐书记进一步分析了人才对于北京大学的发展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指出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应当破除对数字指标的盲目追求,回归到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上来。结合北京大学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朱善璐书记强调了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毛泽东思想与北大精神对中国国民性格及思想品格的共同塑造作用,并表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是年轻人尤其是北大人应该发扬光大的品质!
身为联合出版方和主办方领导,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李学谦社长讲述了出版这本书的缘起,并向韩毓海教授及合作出版方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出版过程中的努力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讲道:“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出版实践当中,始终在实现一种追求,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使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有足够的自信。建立自信则来自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学习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才能理解中国,读懂中国,建立起对当下中国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孩子们也应当尝试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国家。基于上述想法,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继出版《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之后又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朱善璐书记是《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这本书的坚定支持者,他也为此书做了序,我参与了这本书的策划,很庆幸找到了韩毓海教授这样的作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到韩毓海教授是带着感情来写毛泽东的,他不仅读懂了毛泽东,而且努力地走进毛泽东生活的那个年代,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他的这本书,我觉得可以作为传记来读,因为书中每一章都有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相互连贯的,也可以作为理论读本来读,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了解毛泽东的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我感觉到韩毓海教授要我们感受到了伟人那个始终与亿万中国普通人命运跳动在一起的赤子之心,我相信这本书可以把控读者,引领读者走进毛泽东。”
会上,韩毓海教授围绕毛泽东战略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三个身份重点展开论述,不仅回顾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的重大历史节点,还深入伟大领袖的内心情感、思想轨迹和人生抉择等私人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还原毛泽东伟大又真实的历史形象。
韩毓海教授先从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讲起,分析了古代及近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根源以及新中国在建立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并指出毛主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贡献,打破民间及学界有关“毛主席不懂经济”的刻板言论。
围绕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韩毓海教授指出在政治考量中的敌我区分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基点,准确地判断和区分“谁是我们的敌人”和“谁是我们的朋友”是毛泽东能够正确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式、把握中国革命及建设发展的走向并提出正确的行动战略的基础。基于此,韩毓海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与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外交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战略家亦是伟大的思想家。韩毓海教授指出,毛泽东对大本大源问题的不懈追求和深刻探索是其成为伟大思想家的关键因素,而毛泽东作为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发明真理而在于创造了真理运行的时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上的开花结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韩毓海教授总结了毛泽东最伟大的人格特质,表达了对毛泽东伟大人格的向往和赞叹,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以毛主席为榜样,锤炼意志、丰富知识,把身体和意志都发挥到极致,将自己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建设和个人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
比起将其捧上神坛,让万人膜拜,毛泽东可能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够真正走近他。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和新的切入角度,让我们能从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出发,去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苦闷与彷徨,他的爱与恨、生与恋、满腔的热情与透彻的智慧。合上这本书的那一瞬间,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读过毛泽东。
作者介绍: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并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十八大重点出版物。《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名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榜首,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