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楚剧 意韵悠扬
○刘 姗(编辑) | 2016-09-02
收藏
摘要: 《楚剧图文志》是我国首部专门介绍楚剧的著作,既是楚剧研究专著,也是楚剧资料汇编,它的出版,对湖北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共有戏曲剧种约380个,到目前为止已减少近四分之一,剩余剧种中还有近百余仅有一个剧团或民间戏班,处境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人散剧亡”。在国务院公布的两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曲138种,保护的剧种有210种,国家对地方戏曲保护的重视程度之高由此可见。

  由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撰的《楚剧图文志》是我国首部以图文并举的形式介绍楚剧的专著,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作为重点图书被湖北省纳入“荆楚文库”图书系列。

  《楚剧图文志》不仅是一部楚剧研究的专著,也是一部楚剧资料的汇编,展现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珍贵图片,全书20余万字,主要分为7大部分:楚剧的历史与发展、主要剧目的介绍、音乐与舞美研究、楚剧艺术家概览、人才培养历程、组织结构介绍、戏园与戏迷,最后以大事记对楚剧源流进行了一个梳理。

  楚剧是湖北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剧的最大特征。其现存剧目近500个,经典剧目200多个,内容大部分来自平民生活和民间传说,是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是平民的戏剧。像一些乡间轶事、市井趣闻、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官司纠纷等都能成为其表现题材,如《打豆腐》《荞麦馍赶寿》《站花墙》《乌金记》《狱卒平冤》等。剧中的人物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机智仗义的长工葛麻(《葛麻》),争取婚姻自由的喻老四和张二妹(《推车赶会》),虐待婆婆的恶媳妇焦氏(《杀狗惊妻》),苦大仇深的孤儿虎儿(《三世仇》),坚强的母亲腊腊嫂(《你是一条河》)等。民间传说如《百日缘》《宝莲灯》《断桥》《岳飞》《打金枝》等也是楚剧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年回望,在楚剧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音乐家,他们在最艰难的岁月,为了楚剧的生存和发展艰苦奋斗。他们是开拓者,是播种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黄楚材、姜翠兰等,并形成各自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

  楚剧从劳动人民的视角出发,表现他们最感兴趣的一些俗人俗事,虽然有些故事不算宏伟壮丽,也没有大喜大悲,但是因着清新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市井味道、鲜明的地方特色、诙谐的调侃讽喻,引起普通老百姓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它所具有的“草根性”“平民精神”以及抑恶扬善的思想内核、崇尚中庸和美的道德价值取向正是楚剧的可贵传统、美学特征和艺术个性。

  该书从资料整理,到组稿编撰,再到编辑出版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在戏曲研究领域,学者大多关注“京剧”等全国性的大剧种,作为地方戏曲艺术的楚剧,研究资料少之又少,且学术价值也难以与前者媲美,再加上条件的限制,能留存下来的图片、影像资料不多,这些都对图书的编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老师们聚集所有力量,对各位楚剧艺术家和戏迷进行采访,寻找珍贵影像记录,工作量大,牵扯面广,在编纂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扫描、摄影、录入以及史料求证的工作,为丰富图书内容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初稿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这是几代艺术家的心血结晶,顿觉责任重大。在看到样书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化为喜悦,我想,那些楚剧艺术的先驱们如果看到楚剧成为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心情。穿越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楚剧,它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不能让骄傲变成遗憾。楚剧是尚待挖掘的宝藏, 它是通俗文化的典范。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拓展,艺术门类趋于多元化。地方戏曲这个受地域空间限制,辐射面相对窄小的艺术品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楚文化的重要载体,楚剧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今天,对于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重要内容的戏曲剧种,需要被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实行全面保护。《楚剧图文志》的出版是希望从数百年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中,钩沉出民族文化的精粹,为楚剧的保护与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人们直观地了解楚剧的历史、发展、专业属性、人文价值,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尤其是让青年人较直观地了解楚剧的历史与现状,珍视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品牌,这对湖北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楚剧是湖北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发源于黄陂、孝感、黄冈一带,由“黄孝花鼓”(俗称“西路花鼓”)发展起来,早期演出多为单边词、小戏和折子戏,剧情简单,唱戏的和看戏的都是农民,或者是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他们忙时种田、买卖,闲时聚唱,属于非专业的自娱自乐。到了清光绪年间,才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戏班。1926年,在湖北剧学总会筹备会上“黄孝花鼓戏”正式定名为楚剧。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