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9月16日,“青年作家任晓雯《好人宋没用》新书分享会”于北京言几又书店举行。作家盛可以、石一枫担纲嘉宾,与任晓雯一道,分享了各自如何用笔墨向世间卑微生灵致敬的感悟。此次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当当网、凤凰文化、言几又书店联合主办。
任晓雯,小说家。1978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她们》《岛上》《生活,如此而已》,短篇集《飞毯》等。作品被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意大利文、法文、俄文等。其中,《岛上》由翻译家陈安娜翻译为瑞典语出版。
《好人宋没用》是任晓雯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家在书中讲述了一位苏北女人宋没用在上海艰辛打拼、忍辱负重、立足生根的故事。因为是幺女,所以被母亲嫌弃,起名“没用”,可就是这样一个“没用”的女子,为父母养老送终,接济游手好闲的哥哥,拉扯大了五个儿女……她像很多中国人一样,熬过了战乱、饥饿,经受了种种政治风浪,顽强地生活着;也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在勤劳善良之中,不乏怯懦和精明,悲欢与坚忍,却始终恪守着对人“有用”的信条。
任晓雯关于世间卑微生灵的书写和生命思考,贯穿了《好人宋没用》的整个创作过程。小说里既蕴含着作者对死亡的看法,也呈现了卑微小人物——宋没用于生死之间的摸索路径。宋没用自己是仰望者、探寻者,是旷野中的飘荡者。她生命中的四个重要女性:没有名字的母亲、婆婆杨赵氏、东家倪路得、女儿杨爱华。她们的内心风景,部分构成了中国人在信仰和死亡问题上的精神光谱。她们是宋没用人生的过客,但也同时于无形中在她内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迹。
盛可以评价说,任晓雯以《好人宋没用》进行了一次文学冒险,她将自己有深度、有力量的思想,融汇在简短而有古典意韵的词句中,并用这样的语言写了一本38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样的选择就像踩钢丝,有很高的技巧,同时也很危险,但她完成得很好。
石一枫回复说,任晓雯九年前的长篇《她们》,写的是上世纪男男女女的众生相。但她看到了其中的陷阱:历史和风土遮盖了人。生活是由单个的人构成的,很多很多人的生活,构成了时代。一个个时代,就构成了历史。人是历史的目的。人是起点,也是终点。所以,九年后《好人宋没用》的写作,就成了从“她们”到“她”的写作。展现的是个人心灵的历史,而非关于国家和时代的叙述。
谈及创作历程,任晓雯说,关于上海的书写,很多人印象当中是十里洋场的上海,商业繁华,曾经是远东第一城市。但在当时苏北的棚户区,则呈现出另外一种上海的面貌。她想写的是当时在上海的黄金三十年代,被遮蔽在光鲜城市下的小人物的生平。在《好人宋没用》中,她写了一个人1921年到1995年,从生到死的一生,但本质上是探讨死亡问题。宋没用,她的妈妈、她的婆婆、她的东家和她的女儿,是中国人非常典型的四种对待死亡和信仰问题的光谱。宋没用把她们这四种对待死亡、生活、信仰的态度串了起来。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和面对死亡的绝望感,是硬币之两面——不能解决死亡的绝望,则难以理解生命的意义。相比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她更认同的是“未知死,焉知生”。她极力塑造“宋没用”形象,便是以此向世间如“宋没用”这般的卑微生灵致敬。
《好人宋没用》任晓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版/4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