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庞德有一句诗深得我心,‘我的爱人像水底的火焰/难寻踪影’。‘水底的火焰’这个意象,代表了我理想中的批评文本与批评状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由青年评论家木叶所著最新文论集《水底的火焰:当代作家的叙事之夜》近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木叶针对当代中国文坛二十一位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文字。通过对余华、苏童、格非、冯唐、徐则臣、阿乙、路内、双雪涛、鲁敏、笛安、文珍、周嘉宁等人的解读,这位青年评论家注目于时代人心以及“叙事之夜”。
现为《上海文化》杂志编辑的木叶,原名刘江涛,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文集《一星如月看多时》。木叶在《水底的火焰》序言中批评了当下文学批评氛围,认为“公开的批评文字可能包含了伪饰、套路、人云亦云、陈词滥调,太谙熟于‘和气致祥’,以致牺牲了美与真,给劣作、庸平之作以浮华,便也构成了对秀异之作的不公。” 怀着对“诚与真”的召唤,在当下文学批评令人堪忧的氛围中,木叶珍视每一次文学批评,对评价者不作廉价的赞美,也不作恶意的批评,同时,也不会吝于赞美或怯于批评。可以说,木叶写下的文字,有深情。此外,他力争在知识中加入眼界,在善意里蕴含公心,在勇气里追求准确。
木叶将文学批评视为“令人迷恋的水底火焰”,他说:“就像爱人一样,‘她’是有难度的,幽深,难寻踪影,不易抵达,对‘她’的爱有赖于体恤,更有赖于自我的沉潜,发现与创造;‘她’有一种纯粹,又有一种明亮;‘她’有一种穿透,又有一种魅惑;‘她’意味着一种负重,一种对困难的正视,一种多重压力之下的自在生长,同时还表现为一种巨大的轻盈……好的文学批评,始于困惑,面向光与自由。”
《水底的火焰:当代作家的叙事之夜》木叶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版/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