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枝《拔蒲歌》:城市异乡人写给故乡的情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 2019-03-26
收藏
摘要: 给故乡的情歌——《拔蒲歌》新书发布会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华润凤凰汇店举行。


近日,给故乡的情歌——《拔蒲歌》新书发布会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华润凤凰汇店举行。该书作者沈书枝、著名作家绿妖、电影《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现身发布会,发布会由人文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主任付如初主持。豆瓣人气作家、家乡的自然书写者沈书枝的最新散文集《拔蒲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为作者的第三部散文力作,《拔蒲歌》的情愫与内核仍是作者一贯的写作主题“还顾望旧乡”。不同的是,在新作中这 “还顾”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也写及现今。沈书枝表示:“我总觉得我跟乡土的关系并没有结束,虽然我可能很多写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还有过去的回忆,但实际上在现在乡土生活仍然正在发生。”

acab9fe5-fade-4221-be33-e36eae74b290.jpeg

《拔蒲歌》以《儿童的游戏》为开篇,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下常见的儿童游戏做了一番别有童趣的讲述。沈书枝透露,这样的创作思路是受周作人《幼小者之声》一文影响,这篇文章使沈书枝起了记下自己那份“始于遥远古昔之传统的诗趣“的心的念头。

7749e9fa-6700-4373-9c63-74d980097eec.jpeg

尽管沈书枝一直以“南方家乡“作为写作内容和抒情对象,但她在文章中传达的并非城乡对立的流行观念或是对农村图景消逝的缅怀。沈书枝认为,长久以来现当代文学书写故乡的传统和当下许多农村不断拆迁与凋敝的现实,使这个词变得有些自然地指向“消逝”“乡愁”“再也回不去”之类的情绪。她希望自己做到的是不虚美,也不苦难化,只是安静地记录自己记忆或目下所经历的较贴近于真实生活的农村与城市,风物与人情,其美好与艰辛,都在节制的度之中。

随着自身生活轨迹的变迁,沈书枝的写作视角也开始关注到当下的城市生活。《拔蒲歌》最后一篇《安家记》是全书篇幅最长的文章,达三万余字。跟大多数“北漂“一样,作者也面临着租房买房、结婚生育等现实压力。然而沈书枝笔下的“安家“绝非成功的励志案例,它极其普通又极其现实与琐碎,是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小小切片,又交错着许多年轻人的困境与梦想。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