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峰:一名合格翻译是这样炼成的
郑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 2019-04-01
收藏
摘要: 3月30日,知名青年译者,翻译教学工作者武峰在北京大学博雅讲坛第167期活动上分享了一名合格翻译的成长之路,也分享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武峰在演讲

(武峰在演讲)

“不管人生有多远,都不要着急。尽心尽力。相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非常精彩。”3月30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博雅讲坛第167期活动上,知名青年译者,翻译教学工作者武峰对读者说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在演讲中,他不只是给读者分享了一名合格翻译的成长之路,也分享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读者见面会现场

(读者见面会现场)

这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北大书店、京东图书以及四川新华文轩共同举办,活动现场,武峰轻松幽默的演讲让读者笑声不断。他从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出发,进而分享了自己在学习翻译期间的心得,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武峰告诉读者,学习外语“一定要大声朗读,一定要在你的听说系统当中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秩序”,“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说系统,而不是语言的整体的语法系统”,他还特别强调“要去模仿,只有在模仿的过程中,你才能知道语言怎么构成的”。

在系统地完成学校学习之后,武峰迫切地想要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经历,开始了他所说的“外事翻译时代”的实践过程。在这段时间,武峰精进了翻译技能,但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翻译?为什么这样翻而不那样翻?等等。于是他再次进入学校攻读博士,希望在学习中找到答案。之后,武峰去美国的哈佛和布朗大学读博士后,在这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对翻译的追求,开始做一件事情:专业翻译。在尝试接触了中医药、接触了电影之后,武峰又在腾讯视频开设了《武哥带你看世界》栏目,流量达到2000万。武峰说,他一直在不断探寻,在翻译这个行业,自己是否能够真正走出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和优秀的翻译。

从在校学习,到毕业工作,再从翻译实践工作回到学校;从国内大学的学习,到国外大学的学习。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武峰就想,如果把自己的东西总结出来,作为经验分享给大家,是不是会更好?于是他就做了这样的事:教翻译。从2014年开始,他的翻译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红火,学生好评如潮。在教授翻译的这些年中,他也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好的方法,使其能为大家所接受,而不是死板地抱着课本念译文。武峰说,他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理论者,不会在翻译前沿做出贡献,但是他至少可以做到一点:用一种最浅显易懂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翻译,让学生去入门。

从武峰介绍他学翻译、做翻译、教翻译的整个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个细节的感悟和反思,可以看到,武峰对于翻译事业的热爱和投入,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这本书的诞生及其不断完善。武峰介绍,这本书的目标不是讲解和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让读者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翻译的原则。书中共安排了12天的学习内容,前7天主要讲解英译汉,后面5天主要讲解汉译英。整本书以简单句和长难句分析相结合,并在课后配有适量练习,让学习者可以在短期之内对英汉笔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据记者了解,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在各大电商翻译类图书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

武峰还介绍,书中的每一个例句都是精心挑选的,他详细地分析每个句子,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来说明翻译的过程,以及作为一个译者看待句子的方式。对于翻译学习,武峰在书中特别强调:第一,翻译是一个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在学好英文的同时,更应该学好中文;第二,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多学习非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语言结构相对简单,内容相对广泛,比较容易理解;第三,要记住书中的三大差异、四个规律、一个原则和8种译法;第四,要持之以恒地练习,翻译最大的技巧就是实践。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博士,到美国布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前外交部翻译室翻译,到北京奥运会高级贵宾陪同翻译,武峰演绎了一条优秀翻译的成长之路。武峰说,他在学翻译,做翻译,教翻译这三个方面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前两天,武峰作为嘉宾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他说曾经梦想自己站在这样的场合,如今他发现,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他的很多梦想正在实现的路上。

96662163-a6d4-4e09-a537-bbe38a94b757.png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