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下》:像孩童一样思念故乡,记住乡愁
2019-12-25
收藏

 

31381577261000_.pic_hd.jpg

青年图画书作家弯弯

背井离乡的我们,想起故乡时,记忆最深的是什么?

是一餐一饭,还是故人旧友,亦或是那些抹不去、又不愿遗忘的美好过往。

每年总有一个时节,离家的游子总会带着思念,一路风尘仆仆回到故乡,只为在那不曾忘却的亲人面前,话一话家常。

是的,扫墓,这也是留在青年图画书作家弯弯记忆最深处的故乡情缘。

缘起:记忆里的故乡

弯弯在很小的时候,与家人一同离开乡下,搬到镇上。后来,从镇上搬到市里,又来到北京。就这样,离家越来越远,回乡的机会越来越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给爷爷奶奶扫墓。”弯弯记得,下火车后,一路从姑姑家到伯父家,越走人越多,扫墓的队伍也慢慢壮大。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长里短、聊着对亲人的思念,小孩则一脸懵懂地打打闹闹、你追我赶。

一路走去,大家踮着脚尖走过布满鸡屎的地坪,捏着鼻子跑过臭烘烘的猪圈,捂着耳朵穿过养狗的院子,小心翼翼地走过狭窄的田埂,手脚并用地爬上植物茂密的山坡。就这样,连走带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墓地前,随着放鞭炮、烧纸钱、摆贡品等一系列缅怀仪式的进行,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而肃穆起来……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关于故乡的难忘回忆,每每想起,都会有些许酸楚涌上心头。都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弯弯则以孩童的视角,用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这些有关故乡的情怀,名字也很朴实直白,叫做《回乡下》。

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对《回乡下》评价很高,他详细解读并讲道:“这是一本致敬童年、致敬乡村、致敬传统文化的图画书。”

设计:巧妙而独特的效果

书中的小女孩名叫笑予,温暖而静谧。小时候的笑予同样有着跟随父母回乡的经历,颠簸道路上的担惊受怕、田间地头的美丽野花、乡间小路上的鸡鸭猪狗……当然,对笑予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与家人——堂哥、堂姐们难得一次的相聚。

弯弯把自己对于故乡的种种情谊寄托在小主人公笑予身上。“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里,最喜欢的还是跟亲人聚在一起的那段既热闹又安静、既忙碌又轻松的自在氛围。”在中国和平出版社举办的2019精品图书国际版权推介会上,弯弯说,只有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才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真实的那种血脉亲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无限美好。

弯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的原创图画书获得过信谊图画书佳作奖、张乐平绘本奖最佳绘本奖、桂冠童书儿童绘本类奖等。她对图画书的创作有自己的见解,对于这样一部倾注故乡情感的作品,弯弯自然非常用心。

弯弯在书本整体结构的设计上,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读者直到最后所有人一起上山,才明白回乡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给爷爷奶奶扫墓。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对该书的这样评价:“《回乡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叙事,随着一步步的铺垫,让读者逐渐走近故事的终点,营造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整部作品的用色细腻大胆,用明度极高的黄色、红色搭配蓝色和绿色,加上穿插的黑白灰色调,让画面都充满着明媚而不张扬的气息。中国原创绘本作家熊亮对弯弯的作品很了解,对这部作品的图画风格也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说,“浓郁的色彩,稚拙的造型,饱满的场景感,弯弯每本书透露出某种来自民间的生命力,一眼就能辨认出来。不,是嗅见,她的书里有独特的味道。”

寻根:家族情感的桥梁

的确,纵观《回乡下》全书,看似从内容、结构到形式、画风描绘的是回乡扫墓的故事,其实诉说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寻根情节”。

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亲子阅读专家林丹在看到这本书时说道:“大家庭爱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亲密的家人有很多的话说,带孩子回乡下,回溯自己的根,爱永恒。”

扫墓,是为了寻根。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相对沉重、严肃的话题,但在弯弯的作品中,却深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与心灵,从她的所见所谓、所思所感展开讲述,描绘了既有温暖细节又充满情感的生活画面。

《回乡下》用“礼物”串起女孩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懵懂,到见到乡下新鲜事物、见到亲人的欣喜雀跃,再到看见二伯母、大伯母、小姑准备的礼品,听见大人聊起爷爷奶奶的事情,慢慢地升起为爷爷奶奶做礼物的念头,并最终付之行动。

为爷爷奶奶扫墓,让分隔各地的几个小家庭聚在一起,是家人情感的桥梁,是让家族凝聚的力量;为爷爷奶奶扫墓,让家人有机会谈起逝去的老人,梅子酒、桂花糕,是祭品,但更是儿孙们对爷爷奶奶深切的怀念;为爷爷奶奶扫墓,还是一种传承,小小的主人公被家人行动中展现出的珍视与深切的惦念感染,最终为爷爷奶奶亲手编制了美丽的花环。

扫墓是为了亡者,不如说是为了生者,为了所有曾在这一习俗、仪式中浸染过的人,为了传统中的一个共同感受——年复一年,一期一会,随着这一习俗、仪式,某个人的形象并未随着时光淡去,变成一个符号,反而愈加清晰;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一到那些日子,那个人就会一下子占据我们的思绪,在纷繁芜杂中我们永远为那一个人留存着一个独属于他的角落。

乡愁:剪不断的思念

回乡,回乡,回得去的是故乡,记得住的是乡愁。

乡愁,在大人心中或许是对于故人的的眷恋,就像诗人余光中《乡愁》中所写的那样——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然而,在小孩心中,却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是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慢慢留在心底的温暖亲情。

多年过后,留在记忆里的除了淡淡的思念,或许还有那穿梭在青山绿水间、属于故乡的熟悉的味道。正如《回乡下》这部作品里的图画,一路前行,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白墙红瓦,荷塘人家。孩子们在田间嬉戏打闹,自由奔放。

这是我们每个人对于故乡记忆里的模样,也是我们无数次魂牵梦绕却有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对于无数漂泊在外的离乡人故乡已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曾经的青山绿水,有记忆里的苍劲古木,更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正如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对《回乡下》的评价:“这是‘一个融合团圆和思念的故事,一部凝聚文化与情感的感人作品’。”

31391577261015_.pic.jpg

《回乡下》

作者:弯弯/文·图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99月版39.8

ISBN:978-7-5137-1545-4

 

作者简介

弯弯,青年图画书作家,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原创图画书《黑米走丢了》获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获佳作奖;《和我玩吧》获“2015年最美绘本”称号,入选“原创图画书排行榜TOP10”;《鸟与冰山的故事》(与曹文轩合作)入选《中华读书报》评出的“2016年十佳童书”;《大脚姑娘》(与颜新元合作)获“张乐平绘本奖”最佳绘本奖,“原创图画书排行榜TOP10”;《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与秦文君合作)获得《出版商务周报》“2016桂冠童书”儿童绘本类奖;《张五郎与娃娃鱼的传说》(与颜新元合作)出版精装本;插画《童年记忆》获“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国内专业组二等奖。

内容简介

《回乡下》这部图画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写了她跟着父母回乡下的故事。在颠簸的道路上担惊受怕,在田边、路边采摘美丽的 野花,在乡间逗狗追鹅看猪,当然,更重要的,似乎是与家人——堂 哥、堂姐们的相聚。

作品巧妙地设置悬念,直到最后所有人一起上山,我们才知道这一切的目的其实是……有悬念的故事里传递着作者对于民俗文化,对于家族,对于团圆与思念的诸多思考。

名家推荐

《回乡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叙事,一步步铺垫着走近那个故事的终点,收到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朱自强

浓郁的色彩,稚拙的造型,饱满的场景感,弯弯每本书透露出某种来自民间的生命力,一眼就能辨认出来。不,是嗅见,她的书里有独特的味道。——熊亮

一个融合团圆和思念的故事,一部凝聚文化与情感的感人作品。——王志庚

大家庭爱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亲密的家人有很多的话说,带孩子回乡下,回溯自己的根,爱永恒。——林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内涵、儿童心理情感的,具有人情味、历史感的作品。

扫墓这个看起来沉重、严肃的话题,在作者笔下却更多的展现为温暖的细节,充满情感的生活。扫墓,是家人情感的桥梁,是让家族凝聚的力量;梅子酒、桂花糕,当然是祭品,但更是儿孙们对爷爷奶奶深切的怀念;扫墓,还是一种传承,激励着生者前行。

作品细节丰富,图画风格独特,造型稚拙,用色细腻又大胆,画面充满明媚的气息。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