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雁路主编的《琼浆玉液·历代诗人咏葡萄酒》一书即将付梓,这不仅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文化宣传的助推器,也是宁夏诗词事业近年来不断拓展历史空间所取得的一个显著成果。该书选录了自唐代至近现代有关描写葡萄酒的诗词作品100余首,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编选精美、诗书一体、图文并茂。展卷阅读之际如饮甘醇,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质美酒但却胜之。因为这些诗就是一道历史文化的“琼浆玉液”,是精神“美酒”,更能沁人心脾,润人肠胃,拓人视野,展人胸襟。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丝路”,产于西亚的葡萄和欧洲的酿酒工艺相继传到了中国。《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赛)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汉代将葡萄称作蒲桃。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也记载,葡萄由张骞从大宛移植到汉宫。大宛就是今天的伊朗一带,张骞从西域回国是公元前128年,由此可见,我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实,我国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而我们今天习惯上所说的葡萄,指的是国外的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葡萄进入我国后,很快在各地开花结果,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曹丕在《魏文帝诏》中盛赞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历代诗人赞颂和描写葡萄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代表性的作品在这本书中都能见到。浩瀚如烟的古代诗词中关于葡萄引种和葡萄美酒的作品不仅传递着文化,也勾起了人们对美酒的无限遐想。
地处“塞上江南”的宁夏,千里沃野,土地肥美,种植葡萄及酿酒历史自元代就已经开始有所发展。如今随着产业发展的浩荡东风,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更是形成规模,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质品牌。因为贺兰山东麓有着天然的禀赋,其水热系数、温度、湿度、土壤化学背景十分有利于葡萄种植及酿酒。近年来,经过技术改造和产业不断升级,宁夏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优势明显。当您读着“葡萄美酒”的诗词,行走在贺兰山东麓,那遍野的葡萄、林立的酒庄、浓郁的酒香一定会让您沉醉其中。这就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魅力,更是宁夏葡萄酒的魅力。
张嵩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宁夏诗词学会会长、宁夏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管若潼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