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巳时,《阅见中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中轴线北端起点钟楼一层顺利举办。
《阅见中轴》新书发布会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红强,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滢,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主任委员于平,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阅见中轴》作者董亚楠出席活动并发言。知名主持人杨澜致祝贺视频,《阅见中轴》总策划、中数艺创始人王泊乔及众多文化名人、文旅机构负责人以及独立书店主理人、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到场见证并诚挚祝贺《阅见中轴》新书盛大发布。
时空礼序,纸上中轴。北京中轴线,这条绵延700余年的古都大动脉,始终守望人间烟火,彰显华夏气韵。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从故宫到天坛,北京中轴线的每一处建筑都镌刻着中华民族“居中而治”的哲学智慧,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以来,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重要课题,而《阅见中轴》一书的出版给出了精彩答案。作为参加北京中轴线申遗全过程的资深文物保护工作者,于平深知保护、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艰巨与重要。她在致辞中提到,《阅见中轴》一书,是基于对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和尊重,用现代人能够感知的方式进行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有利于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而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李红强指出,历史无论如何流转,经典总能经受住考验,但经典的传播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转变形式。《阅见中轴》就是以青春面貌让中轴线的魅力新鲜呈现的一本书,它是符合现代人阅读、生活习惯的出版物,也是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致敬。让“世遗”真正进入生活,这本书是最好的注脚。作为《阅见中轴》的出版方,人美社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读者体味中国传统的时空观与文化观;让更多读者“看得到”中轴线的壮美,“听得见”历史的声音,“记得住”文明的根脉。
“《阅见中轴》一书以‘丈量者’的虔诚,将北京中轴线解构为可触摸的文化基因。”梅松动情地说。《阅见中轴》一书的设计暗合“象天法地”的宇宙观,让七百年营城智慧在方寸间显影。作为“北京礼物”,这本书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
“匠人营国”彰显着古人营造都城的智慧与格局,“匠心做书”则体现了今人传承文化的执着与担当。在发布会现场,《阅见中轴》作者董亚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桥梁,让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1216—1274)的数字分身穿越700多年的时差,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不仅是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更是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的共鸣。
700多年前种下的种子在历史中深深扎根,成为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脊梁。伴随着新书揭幕这一庄重时刻,《阅见中轴》一书也正式开启了它的传播之旅。
《阅见中轴》
董亚楠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价:238.00元
(供稿:戴佳运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