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儿童文学作家简平携十年心血之作《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于7月4日亮相江苏书展。该书由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国中福会出版社联合推出,以六名流浪儿缔结地下魔术团的独特视角重述抗战历史。新书见面会特邀一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一梅展开对谈,共话如何用儿童文学的轻盈托举历史的沉重,为读者呈现一场历史与童真的文学魔术。
战争与童真的艺术共振
《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以1940年上海一群流浪儿的生活与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艰辛岁月中互助成长的情谊,以及在一名地下抗日工作者洪芸子的帮助下,拜师学艺,成立“魔术小天团”,并帮助抗日行动的动人故事。简平现场揭秘创作历程:为还原1940年代上海抗战风貌,他耗时十年考证这段沉重的史料,亲访莫派魔术传人,将真实历史细节编织进故事。王一梅评价其为“在轻与重之间滑翔的儿童文学范本”:“魔术不仅是情节线索,更隐喻着艺术与勇气如何点亮人性。
魔法与魔术的文学对话
《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中,关键情节元素“魔术”成为孩子们童真心灵与民族文化存亡危机的双重载体,与童话创作中关于“魔法”的想象构成独特对比。王一梅以《鼹鼠的月亮河》等作品为例剖析:“童话魔法构建超现实的精神庇护所,而简平笔下的魔术是战火中的生存武器。两者都赋予孩子改变现实的力量,这正是儿童文学永恒的魅力。”简平补充道:“魔术在历史语境中成为革命隐喻——当孩子用戏法传递情报时,艺术即成为抗争的载体。”
地域文化中的成长根系
谈及儿童成长与地域文化关联,深耕苏州故事的王一梅强调:“如《茶乡少年》《合欢街》所呈现,一方水土滋养孩子的精神基因。简平老师对老上海街道、歌谣的精细复刻,不仅还原历史,更让当代少年理解家国文化的根基。”简平则详述创作中的历史考据:“从石库门建筑到弄堂游戏,每个细节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唯有真实,方能传递抗战精神的血肉。”
穿越时空的阅读启示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焦虑,两位作家共倡历史阅读的价值。简平指出:“在技术洪流中,抗战少年展现的应变力与信念感,仍是当代孩子的精神坐标。”王一梅呼吁:“读《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这类作品,孩子获得的不仅是历史认知,更是困境中保持希望的生命智慧——这种能力无法被AI取代。”
活动现场,小读者门踊跃提问,两位作家就创作细节、地域书写作答。发布会尾声,简平为小读者签名留念,以文学连接历史与未来。
(供稿:张聪聪 一审:张聪聪 二审:孙珏 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