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章灿携新作《对联课》亮相江苏书展 揭示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智慧
肖颖 | 2025-07-07
收藏

wps_doc_0.png

7月5日下午,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的舞台上,著名文史专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携新作《对联课》亮相,并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国安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两位学者围绕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样式,从历史渊源到创作妙趣,为现场读者奉上了一堂听得懂、用得上的传统文化普及课。

wps_doc_1.png

程章灿首先指出,对联是中国文学中“最短小精悍”的一种样式,其魅力正源于这种高度凝练的形式。他赞叹道:“一副对联甚至只需几个字,例如上联4个字,下联4个字,一共8个字,就成为一篇作品。”陈国安提到,过去私塾里常以“对对子”启蒙,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就教学生对联课,可见对联在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他笑言:“我们以前总觉得只有私塾才教对联,没想到在高等学府的文学教学中,还开设这样一门传统语文基础课。”

作为《对联课》的作者和“对联课”的教学者,程章灿还分享了他开设课程的初衷:“对联一直是传统教育中非常受重视的文体形式,过去的小孩子读书,都要从作对联开始,这是一个文学基本功。如果你学会了作对联,那么作诗、作词、作骈文、作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所有的这一切都没问题了。”同时他表示,南京大学中文系强调“知行合一”,学生不仅要读懂经典,更要尝试创作实践。“如果你对古人的经典作品没有深入理解,对诗词对联也无法提笔写一两副,我总认为这对理解作品会有影响。”基于这样的理念,也基于对联在传统文化中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决定将对联纳入大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写作对联来体会传统文学之美。

《对联课》一书是程章灿以大学授课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的通俗读物,该书系统介绍对联的历史发展、结构艺术、审美特征及创作规则,并结合经典名联和当代作品进行赏析,旨在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一审:焦翊 二审:王双双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