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悬诗疏评》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沙特国王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协办。沙特国王图书馆副馆长徐月主持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沙特国王图书馆等多所高校、出版机构、主流媒体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译者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阿拉伯文学经典在当代语境下的译介创新与学术价值。
座谈会现场
《悬诗疏评》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世界文化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学术译著,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林丰民主持翻译与写作,十余位译者合作译、注、写,历时近五年完成,是首部中阿双语对照的十首《悬诗》的全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正式出版。该书面向新一代青年,对阿拉伯文学瑰宝《悬诗》重新进行系统性编排,并附以详尽的学术性疏评,尤其是对《悬诗》中的地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成为中沙学术与译介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座谈会伊始,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发表致辞,祝贺《悬诗疏评》面世,高度评价了《悬诗疏评》译介出版对于推动中阿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今年恰逢中沙建交35周年,同时又是中沙文化交流年,希望《悬诗疏评》的出版成为中沙交流的一个亮点。
夏红卫发言
随后,译者代表林丰民教授向北京大学沙特国王图书馆分馆赠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沙特分馆馆长郑清文代表图书馆接受赠书并颁发收藏证书。
译者代表林丰民向北京大学沙特国王图书馆分馆赠书
郑清文书记在致辞中对译者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肯定了《悬诗疏评》等中阿经典互译文本作为沙特分馆的重要馆藏,将有力促进阿拉伯语言与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通过大量的微信记录、照片和图片,回顾了该译本从萌芽到落地的过程,强调了《悬诗》在阿拉伯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赞赏了译介过程中沙双方的辛勤付出。
付志明发言
座谈会上,学术声音汇聚。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系主任廉超群介绍了古阿拉伯时期《悬诗》的传述与收集,指出《悬诗》作为阿拉伯经典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学术价值。
廉超群发言
译者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邹兰芳教授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心得、挑战与创新实践,强调了该译本独创集翻译、释读、注解和疏评于一体的编排,赋予了伟大文学经典新的生命力。
邹兰芳分享
该书责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严悦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回顾了《悬诗疏评》逐步成书的经历,阐述了该译本在内容呈现、术语规范及装帧设计方面的鲜明特色。
严悦发言
主持该书翻译、撰写的林丰民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以及推进该书译介的各方表示诚挚感谢,并提出了对该书数字化阅读与出版的展望,建议出版社以此为契机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从东方文学译介与出版的角度分享了自己作为译者的心得体会;译者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尤梅教授分享了翻译过程中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感悟;译者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林哲回顾了参与该书翻译的经历以及对诗歌文本的独到理解;译者代表刘舒分享了在翻译阿拉伯柱体诗和传达独特意象时的巧妙处理;阿美中国公关部吕昕向北京大学阿语系及诸位学者表示感谢,肯定了这部译本的重要价值和传播前景;中国网多语部阿语频道总监张莉萍从外宣工作的角度出发,强调以该译本为支点推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和意义;《中华读书报》副总编红娟表达了向大众推介《悬诗》等多元文明瑰宝的意愿;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编辑室主任刘文静表示将全力支持该书的宣传与推广;南京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秦烨、北京大学阿语系博士生黄嘉程、杨婉莹作为青年译者代表分享了在参与该书编译过程中的良多收获。
最后,林丰民教授等主要译者进行了签名赠书,现场气氛热烈。
文/杨婉莹
图/高丰
《悬诗疏评》
定价:266元
内容简介:《悬诗》是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出现在阿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是6-7世纪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时期的社会面貌。《悬诗》是对这一时期10首长诗(这一时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的总称,集中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其在阿拉伯文学中的地位相当于《诗经》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该书将10首《悬诗》译成中文,采用中阿文对照的形式,对10位诗人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10首悬诗的艺术特色、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读,是了解阿拉伯文学、文化的一条途径。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