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杨红樱邀你摆成都龙门阵——《成都往事》新书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在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成都往事》是著名作家杨红樱的首部转型之作,用情用力写“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成都人,这既是杨红樱写给自己的一本书,也是献给故乡成都的一本书。
本次首发式在成都办,用成都话办,嘉宾是成都本土作家杨红樱和本土主持人周东,聊的是《成都往事》,一切话题都围绕着成都这座极具魅力的城市。在嘉宾对谈中,两个“老成都”以他们的声音为媒介,以《成都往事》为串线,将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感,传遍现场的每个角落。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借着《成都往事》这本书定下的成都基调,“成都话考级”小活动引发读者的热情参与。“‘膝盖’用成都话怎么说?”“磕膝头儿。”“成都话‘癞疙宝’是什么意思?”“癞蛤蟆。”……大小读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场子热起来了,大家的心也被声声成都腔调暖起来了。
“巴巴掌拍起来!有请我们的成都女娃杨红樱!”金牌主持人周东老师地道成都话一出来,活动现场的朋友们瞬间“燃”起来了。现场被热情的成都人、浓郁的成都味儿包围,不管是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这时候都开始有样学样地说起成都话。“好安逸哟”“哦豁”“咋子嘛”……一句句成都方言不绝于耳。
在全场热烈的巴巴掌中,成都本土作家杨红樱上场,成都龙门阵正式开摆。借由杨红樱的新书《成都往事》,两位老师引领活动现场的朋友们,进入“老成都”的专属记忆旋涡。
周东老师先谈读完《成都往事》的感受:“字字句句巴适得板,巴适得哭。”谈及《成都往事》,杨红樱说这本书是为自己写的,自己也是典型的成都性格——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她分享是什么让她拥有转型创作《成都往事》的力量和积淀;她回想自己这些年的成都记忆,例如她从小就喜欢听清音;她分享《成都往事》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她为何创作这些人物,以及人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她说:“离开了自己故乡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爱。我要把这本书献给生我养我的成都。”
听完两位成都人精彩的对谈,场下的朋友们也跃跃欲试,站起来摆他们的成都龙门阵。其中一位读者,她说自己读着杨红樱的书长大,现在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杨红樱的书是她与孩子们最好的联结;还有在杨红樱的影响之下,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和阅读推广人的朋友到场;已经反复阅读《成都往事》的朋友,起身激动地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
整场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成都的松弛与包容在这个下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活动让成都的魅力完全具象化,相信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成都往事》所书写的“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精神气质,以及柔韧松弛的活法。
内容简介:
《成都往事》聚焦20世纪60至90年代,以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重大社会变革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们精彩而迥异的人生轨迹展现时代变迁,展现成都人“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豁达精神气质。书中塑造了无私托举晚辈的梁姆姆、拿得起放得下的小满、纯洁文艺的钢琴女孩小双、孤高而不将就的斯小姐等美好鲜活的女性群像;也塑造了踏实善良的小哥、开心果王宝器、清醒智慧的蒋二爷等柔中带刚的男性群像。一座城市,两条巷子,三座公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时代浪潮里共同演绎了一段细腻而激荡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杨红樱,成都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中国版权产业十大风云人物,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者,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授予“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称号,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杰出作家”称号,获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19岁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散文100余种,已成为畅销的图书品牌有“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成长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总销量超过3亿册。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韩、日、泰、越、阿拉伯等多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曾获世界版权作品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在作品中坚持“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理念,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爱的作家”。
(供稿:云舒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