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研究手册》亮相书博会:AI 时代,人类作家如何 “破局”?
侯默 | 2025-07-2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5日下午,“《科幻文学研究手册》读者见面会”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活动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幻未来学”为主题,由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担任主讲,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科幻研究者及爱好者。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马然希,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元胜,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副院长李广益等受邀出席。  

2025-07-25 19:24:08.405000

2025年3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幻文学研究手册》,旨在填补国内科幻领域系统性研究工具的空白。吴岩教授介绍,近十年中国科幻虽因《三体》等迎来繁荣,但存在“行业信息缺失、文献覆盖不足”等问题。这本手册构建了完整知识体系,涵盖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实操方法及教育路径,“既是入门指南,更是学术规范化尝试”,可为研究者提供方法支撑,为创作者提供对抗AI同质化的理论武器。  

2025-07-25 19:34:55.937000

邬书林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出版需格外重视科幻作品,以助力年轻人保持想象力与好奇心,延续人类创新力量。马然希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指出人类与AI相比仍有特殊性,相信人类与AI能融洽相处。  

2025-07-25 19:22:34.627000

吴岩从自己的科幻创作及研究生涯谈起,指出人类想象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工智能使“人人能写科幻”成为现实:“精准自主写作”技术降低创作门槛;“按需印刷”催生个性化出版及“小羊圈文学”;其团队开发的AI工具“熔炼”可自动完成大纲、人设等写作核心环节。面对技术浪潮,创作者需兼具“AI协作者”与“范式破坏者”双重身份:既能高效运用智能工具,又能突破传统框架探索新表达。  

2025-07-25 19:23:13.287000

活动中,吴岩提出《西游记》是“智能世界设计小说”,其“万物有智”的设定与当代AI研究呼应,为多智能体共存提供包容性范式。他还分享了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科幻戏剧《云身》等实践成果,强调科幻教育应培养青少年开放心态与创新思维。吴岩表示,手册推广及“熔炼”等工具的应用,将推动“人人参与科幻创作”,推动认知革命,助力构建科幻研究“中国话语”体系。

随后,多位嘉宾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与科幻的感想。邓绍江谈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感悟,提及重庆大学正推动建设 “弘深医生” 项目,将科幻构想融入未来医疗。李元胜提到了AI给诗歌创作带来的冲击,认为需借科幻力量探索人机共生之道。杨新涯建议将科幻作为研究方法纳入教学,提议构建科幻文学大数据平台,助力科学决策。各界人士跨界交流,凸显科幻对现实工作的启发意义。             

2025-07-25 19:24:25.333000

本次活动将科幻研究新理论推向公众,不仅让科幻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推向公众视野,更彰显了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作为国家级文化盛会在学术推广与科幻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