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作协与银川市新华书店共探乡土文学大众化传播路径
2025-07-28
收藏

7月27日,由宁夏作协主办、宁夏报告文学承办、银川市新华书店协办的《陇山塬》长篇小说分享暨新乡土文学“西海固文学现象传播新路径”活动在银川新华书店书香苑店举行。活动由宁夏作协主席团委员张九鹏主持,著名作家季栋梁、诗人阿尔,以及宁夏评论家王嘉俐、治进海、田晓慧、唐兴林、李凤娥8名嘉宾与线上线下2000余名读者共同参加活动。

活动聚焦西吉作家张少强最新长篇小说《陇山源》创作背景及内容,并延伸至西海固文学现象、作家群创作特色及数字化、新媒体传播新趋势,探讨了张少强新作《陇山塬》从电子书到纸质书的“反向出版”创新模式对乡土作家作品传播的启示。

西海固文学现象:从苦难叙事到乡村振兴

西海固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宁夏南部山区的独特文学现象,以《六盘山》杂志为核心阵地,融合乡土题材、伊斯兰文化与时代变迁,形成了“苦难叙事”与乡村振兴交织的创作风格。近年来,西海固文学突破地域限制,涌现出郭文斌(鲁迅文学奖得主)、石舒清、马金莲等代表性作家,他们的作品以“自言”而非“代言”的方式,真实记录西海固人民的生活变迁。

《陇山塬》的“反向出版”:从数字版权到纸质书

张少强的《陇山塬》作为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平台首批数字出版作品,最初以电子书形式在“国版链”分发,后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转化为纸质书,成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的典型案例。该书以宁夏南部山区百年变迁为背景,通过赵氏兄弟的奋斗史,展现了西部乡村的坚韧与希望,被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誉为“对西部文化的致敬”。著名作家季栋梁评价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视角、跌宕起伏的故事、贴近生活的现实性。尤其是对地方民俗的描述,让这部作品更具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乡土文学走向大众:积极拥抱新媒体,扩大传播面

活动现场,嘉宾们也深入探讨宁夏新乡土文学走向大众,主持人张九鹏表示,《陇山源》由电子向纸质的模式,给乡土文学作品出版提供“新模式”。诗人阿尔认为,作家更要利用好微博、短视频等渠道,提升作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银川市新华书店:打造本土文学立体化阅读推广矩阵

银川市新华书店作为银川市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近年来积极创新文化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与宁夏文联、作协一起,助力本土优秀文学作品走向大众。线下设立“宁夏作家作品专架”,在宁夏最大的两个零售卖场银川书城、鼓楼书店专门设立了“宁夏作家作品专架”,集中展示宁夏作家作品。2025年7月,又开通了“宁夏作家作品线上书店”,积极向省外读者推荐本土作家作品。银川市新华书店以“书香银川 银川书香”为核心,让文学扎根群众。2025年推出“新华领阅”全民公益活动、社区“新华阅行”系列文化阅读体验活动。宁夏本土作家与银川市新华书店积极合作、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举办各类文学讲座及文学知识普及,让文学与群众贴得更近。

线上依托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打造传播矩阵,推出“点亮一盏灯,照亮读书路”名家荐读栏目,邀请区内外作家录制荐书视频,累计播放超11万次。与宁夏作协联合开展的“大家谈”“作家会客厅”等公益阅读栏目,每期活动都通过公司线上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截至目前2025年共吸引线上5万余名读者参与并讨论相关作品,促进读者与创作者深度交流。

未来是乡土文学与新媒体传播深度融合的时代,银川市新华书店将一如既往探索、创新推广本土作品传播的路径,为宁夏本土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初审:王新雪,复审:伊璐,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