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出版座谈会于科学出版社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和领导参加会议,共同见证一场历史与时空的对话。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件古代传世玉器,从蒙元时期琢成陈设于广寒殿前,明代散失于民间,后经乾隆皇帝安置于皇家御苑团城玉瓮亭至今,影响巨大。然而,传世700多年来,史料记载甚少,流传经历十分传奇,它的材质与产地、功能与风格、文化背景、后世流传等,均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2016年,在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于平研究馆员与宝玉石鉴定和玉文化研究专家曾卫胜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市文物局牵头,组建了“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基于首都博物馆科技考古实验室的人才队伍,运用安全、科学的无损检测方法,对渎山大玉海进行了科技检测和系统研究。团队人员历时五年,集中攻关,相关研究成果《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一书近日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闫向东代表科学出版社对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是一部依托科研项目转化而成的著作,是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成果,该书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文化遗产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该书的出版团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研究态度也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界。
用“历史文化+科技”的两条腿走路
作为《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的主编,于平研究馆员代表研究团队对项目的缘起及该书的编著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展现了该项目的创新性与突破性,让在场嘉宾不仅领略到渎山大玉海的文化价值魅力,更让大家了解到科技力量如何突破现实研究瓶颈从而更好地发现历史现实。
关于该研究成果的亮点,于平具体介绍道,“第一,应用现代科学仪器详细测量、检测,首次公布渎山大玉海科学测量的规格、质量、容积等重要数据信息。第二,对渎山大玉海现场检测数据和独山玉产地采样检测鉴定数据进行科学比对、分析,确定渎山大玉海的材质为独山玉。通过与在河南南阳独山采集的样品系统比对,确定渎山大玉海玉材料产地为河南南阳,其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第三,充分应用在现场开展的三维激光扫描与拍摄采集的高清影像资料,并结合对历史文献、档案的研究,较为客观、全面地对渎山大玉海动物纹饰的命名、数量、构图特点、雕刻工艺等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出大玉海纹饰中蒙元时期和乾隆时期的不同印迹与工艺特征。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物和大玉海纹饰的研究分析,确定大玉海是蒙元时期宫廷用玉,加工制作为蒙元玉作。认为可排除其为宋金遗物,也指出了一直以来将大玉海定义为“元代玉器”的时代不够准确。第四,通过对部分古籍或历史档案的检索、查阅与研究,厘清了乾隆皇帝对渎山大玉海4次修琢加工、御制诗文的镌刻时间、所配底座与原底座所配石瓮等情况,并对乾隆皇帝古物保护的做法及对后人的启示方面略作概括。第五,通过对北京法源寺渎山大玉海蒙元时期原配石座的无损检测分析、三维扫描采集信息及专家现场研究,得到了科学数据,对原石座的形制与工艺、纹饰与艺术风格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指出该石座与渎山大玉海同为御制佳作,是同等重要的文物瑰宝。第六,考察独山玉的用玉历史,比较蒙元时期玉器特征,认为蒙元时期对玉文化的认识、对玉器的加工工艺技术,继承了宋金传统。第七,全面研究分析了乾隆御题玉瓮诗、建玉瓮亭,四十八位大臣唱和并刻诗于其上的史实,为研究清代乾隆时期社会历史及其文学艺术提供了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上述研究的意义并祝贺报告的出版,也再次呼吁加强玉器研究与相关类型报告出版。并建议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力量,对渎山大玉海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美学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研究好,保护好,更要宣传好
在座谈过程中,与会专家深刻意识精准定位研究方向、积极创新研究方法的关键性,更意识到文物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意义。在文物保护方面,不仅要学会借助高科技加强文物保护,还要注重文物保存的细节,重新规划展示区域与展示方式,完善渎山大玉海的防护措施,以及推动渎山大玉海与其底座的合璧等建议成为在场专家们的共识。此外,采取怎样的传播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引起大家的积极讨论。
“这口缸能盛多少瓶啤酒?”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学会社教委员会主任齐吉祥用一个“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诠释了文物传播之道。他说道,“我们在关心渎山大玉海的材料质地之外,更要关心的是它的传播。只有给观众准确易懂的说法,让大众获得清晰的概念,才能使其真切的感受到国宝。”
在传播方式方面,与会专家提出多种传播渠道,让渎山大玉海有更多展示的可能性。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徐琳建议,在《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的基础上,再编辑一本图册,将研究成果进行大开本高质量图像展示,便于大众赏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陈华建议,将研究成果制作为科普小册子,向北海公园里的游客发放,提升大众的文物欣赏水平,增强文物保护观念。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友来建议,在借助新媒体对文物直播时,主播要增强对文物的敬畏与对观众的责任,确保考古内容传播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表示,文物不应只是保护好,还要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要创新手段来“活化”历史场景,让其价值和魅力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及历史使命感。同时,他指出,要延伸历史轴线,在中华文化起源上下功夫;增强历史信度,从材质到方法、工艺,多学科联合攻关;丰富历史内涵,讲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渎山大玉海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将文物研究项目上升到保护、传承、利用的高度,助力擦亮北京历史文化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