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图书名家分享会·楷书专场·李松直播圆满结束
刘畅 黄晓慧 | 2021-04-28
收藏

4月20日下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李松先生做客“世界读书日·荣宝斋图书名家分享会·楷书专场”。

分享会以对谈的方式展开,现场分享了楷书的发展脉络,如何临摹楷书的经典碑帖,细致讲解了从临摹到创作的有效方法等,并与荣宝斋出版社编辑黄晓慧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线上图书全部售罄。

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会过程中,李松先生深度解读了《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楷书》。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在此书中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楷书高清图版,对楷书的领域进行了宏观的解析,认为楷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着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在楷书临摹方面,他也作了详尽的讲解,并对临摹如何过渡到创作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楷书》主要介绍了楷书的临习与创作方法。通过对历史经典楷书作品的精细解析,从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楷书学习者指引了一条由临摹到创作的通途。作者通过自身的临摹与创作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专业的阐释,将书法艺术中古老的楷书创作和与之相关的书写文化作了精简透彻的诠释,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本书采用特种纸印刷,配有百余张高清彩色图版,图文并茂,制作精良,是楷书学习入门以及创作提高的优秀读物。

 

后  记

本书稿在2020年初“抗疫”宅家的月份终于完稿。书中所有的图版和文字都是我自己完成的。(除在一个章节中选用了我的学生们的临帖习作外)

由于都是自己完成的,所以,书中所有的观点与论述都是自说自话。虽然也引用了先贤的语录,但都是为我的“自话”服务的。我的这些“自话” 是四十多年来在书法领域的学习、训练、创作、教学以及评审实践中的积累与总结。

书法这门艺术,完全是个体化的,不管历史遗存多么的丰厚,不管理论研究多么的深广,都必须是作用到个体身上才有效力。

换句话说,不管什么人说的什么道理,只有被个体接受、个体认可才是 有效的。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树叶,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于是,不管 谁的理论不可能都被谁全盘接受。接受的只能是被他或她认知的、认可的东 西,也只能是一部分东西。如果能有一部分被认知认可,就已经具有“有限 的价值”了。

书法艺术有五体之分,有千差万别的风格之异。每个不同的人对不同 字体的偏爱,对不同风格的偏爱一定是相对固定的。尤其对风格的偏爱, 更是绝对的。可能某人(只是极少数)在一生的道路上有过大的起伏或转 辙,但最终也还是朝着自己特定的审美定势走向终结。这似乎是书法艺术 的“铁律”。

我也就是在这个“铁律”框架的一隅中走着,正在走着。

楷书体系是个宽广的领域。无论唐楷、魏楷、小楷都是楷书百花园的 重要系列,任何一品古代法帖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香型不同,颜色各异, 造型千姿。在自然界,它们没有孰高孰低,孰贵孰贱之分,只有人类对它们的品鉴,对它们的好恶才形成了纷繁复杂、混乱迷离的判断,呈现的统统是 “爱憎分明”的态势。

我也是一介凡夫,也是“爱憎分明”,你们、他们也都是“爱憎分明”。“爱憎分明”是大道理,因为,只有你在最爱的领域才能真正从中得 到快乐,得到陶冶。

我这本书,就是为喜爱楷书的朋友们写的。

由于我“爱憎分明”的缘故,加之学识的疏浅,所以,不可能面面俱 到。我所有的理念、判断、论述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只是一个喜欢写字的白头发老头。

2020年3月于京华沐斋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