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启动 高标准选树好典型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021-07-31
收藏

“当疫情像黑暗一样笼罩着这片大地,有一群最美逆行者,战备待命,同舟共济,跟病毒的传播死磕到底……”7月30日,“书香企业”代表李艾与北京广播电视台3位主持人江宁、孙畅、郭炜,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新奥购物中心店)以一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朗诵,拉开了第十一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的帷幕。

827e2a8ee10e27a5cb1a04da9af42ef

(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启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730173842

(“书香企业”代表李艾与北京广播电视台3位主持人江宁、孙畅、郭炜诵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全国沉浸于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奋力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工作之际,该活动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小组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和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协办。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中宣部出版局音像电子处一级调研员郭瑞宏,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16+1区区委宣传部、北京工艺美术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等单位主管全民阅读工作的相关领导,还有往届“书香北京系列评选”获奖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启动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730172210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在启动活动上致辞)

“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播种书香种子,传递阅读之美

“静心读书,在春天新芽的树边,在仲夏星夜的梦里,在秋天的淡云下,在冬日的暖阳中……”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这些年通过不断提升阅读产业的支撑能力,正将“理想的阳光”一步步地照进现实。

“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旨在通过遴选表彰书香北京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是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至今,北京先后共推荐了近300个全民阅读先进工作者。

7ab010d7cd7839af50943de06357527

(蒙曼)

ff192c1ea9b7d61bad1e8d1267df139

(樊登)

c730126c78f2b271ce1b56211a095bf

(宋强)

c247c21d04a2cafe54987acda2aa83c

(朱新娜)

蒙曼、宋强、李峥嵘、薛晓萍、樊登、纪中展、马宗武、刘甜甜、朱新娜、李一慢、李琛、王凯、张鹏、韩梓洲、田小川、常宏玖、张湛军、肖伟光……他们分布在首都各行业、各区域,带领读书、推广阅读,播种书香种子,传递阅读之美,为培养阅读风气、引领阅读时尚、促进阅读行为贡献了重要力量。

王野霏在致辞中对“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举办‘书香北京系列评选’启动活动,对2021年的评选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安排。这是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书香京城建设、推进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今年的全民阅读评优推荐工作,将进一步优化申报程序,严格评选标准,持续挖掘在北京全民阅读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和示范做法。为此,王野霏提两点要求。一是要高标准选树好典型。“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工作的导向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要牢牢把握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推广特色鲜明的北京“四个文化”,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坚持客观公正、面向基层、好中选优的标准,充分聚集资源,深挖阅读故事,遴选出事迹突出、特点鲜明、群众公认的阅读榜样,激发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觉性,推动北京全民阅读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全民阅读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活动,是一件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的大事。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要通过评选活动,以点带面、以评促建,提升北京阅读品牌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辐射面和号召力。科学有序推进我市全民阅读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评选活动,创新推广方式,运用新技术手段,主动适应5G环境下数字阅读方式更便捷、更广泛的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多角度、全覆盖宣传报道阅读榜样的感人事迹、先进经验和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市民从中汲取无穷的奋进力量,让全民阅读更加深入基层群众、更加凸显首都特色,推动我市全民阅读工作向纵深发展。

评选标准全面优化和升级:遴选一批“阅读榜样”

根据《2021年北京全民阅读暨第十一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总体方案》工作部署,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的评选标准全面优化和升级。

73f99846e3b099e9baf1c4728578cdd

(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

参评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的个人或单位,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北京“四个文化”特色鲜明,还需符合各子项评选活动的相应条件。入选后,一年内需参加3次以上北京阅读季公益活动。

2021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在总结往年“书香北京系列评选”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推广北京“四个文化”特色鲜明,全面优化评选标准: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二,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倾斜;第三,坚持好中选优、群众公认。持续挖掘北京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和示范做法,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阅读榜样”,即评选出更多阅读推广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捧起书本,让更多的家庭、社区、机关、企业充满书香,让更多人感受阅读的美好,获取人生不断前行、不断攀登的强大力量。

7月30日起,在“北京阅读季”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点击“书香评选”通道即可报名参与。活动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8月31日。

阅读生命在基层:往届获奖代表分享经验和新做法

阅读生命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成立11年来,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注重基层,活动落地融入基层,服务保障支持基层,组织著名作家、知名主持人等到基层开展专题讲座,丰富和活跃基层阅读;深入开展“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挖掘基层典型人物、事件,用典型引领基层阅读;宣传推广北京16+1区特色读书活动,强化基层阅读品牌建设,北京各个区乃至一些乡镇、街道、社区都有了自己的阅读品牌。

基层典型代表遍布在京城的各个领域,他们既肩负着传播阅读、推广经验、播撒书香的使命,又将“阅读之美”带给更多人,为“书香京城”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典型示范作用巨大,榜样带动效应明显。在此次“书香北京系列评选”启动活动上,往届“书香北京系列评选”获奖代表也来到了现场,分享他们的阅读推广经验和新做法。

微信图片_20210730172537

(往届“书香北京系列评选”获奖代表经验分享)

2020年金牌阅读推广人张湛军,他是北京通州区一名退休干部,有着34年军龄、45年党龄。多年来他坚持读书学习,坚持研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读书中深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坚定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三年多来,张湛军组织策划村居社区志愿家庭读书活动1100多场,直接参与和组织的读书活动300多场,受益群众达三万多人次。

张湛军还依托通州区各级妇联组织建立了350多个读书群,参与总人数达13000多人。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带领运河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利用线上读书会、线上家庭读书和亲子读书、线上打卡接龙读书等形式,先后组织群众在读书群中诵读学习习总书记在抗疫期间的十余篇重要讲话,还录制了30期抗疫知识小视频在300多个读书群播放,激发群众的抗疫热情,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在启动活动上,张湛军动情地说:“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群众性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群众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所发生的变化激励鼓舞了我,很多参与坚持阅读活动的志愿者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和生活现状都发生了积极变化,群众参与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全民阅读活动的热情在感召和推动着我在向前走,我只顺应了新时代广大群众丰富和提升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大势而做了一点事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2019年金牌阅读推广人薛晓萍是全国民间书院中的“银发风骨”,是富有特色的夕阳红景观;她推动文化养老,发挥引领作用;她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文化传统,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敬老阅读陪伴活动。她创立了“银龄书院”,和长者共悦读,送去温暖与力量,带来内心炽热与社会正能量。

薛晓萍介绍,银龄书院刚创立时还是自己租场地,后来经一位记者朋友联系,搬到了角楼图书馆。从书院创立开始就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向老年人赠送图书。但后来发现老年人因为视力不好,书也很厚很重,端起来看比较费劲,于是贴心地想到为老年人挑选一些字号大、画面艳丽多彩、方便阅读的书,比如绘本,让老年阅读起来视觉上感觉舒服。因为自己也是老年人,很多时候也能感受到,有一些阅读环境对老年人不友好,于是就推出了包含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很多利于老年阅读的读书活动。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开展了一个常年的阅读项目“观影读经典”,带着老年人看一部电影,然后再讲一下电影的主题,再结合老年人的心境,让老年人多说。有的老人从昌平赶过来,要转四次公次车,风雨无阻,准时坐在第一排参加活动。

薛晓萍表示,在敬老阅读的活动中必须要关注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比如给他们做的文稿每个人所要读的文字,都用特一号字标注,让老人拿到后很舒服;在读剧彩排之前还会带一些护唇的产品,因为老年人容易口干,帮她们把口唇润一润,让她感觉精神面貌非常好;有的老人从来没化过妆,化妆的这种体验,让她们更愉快地阅读。

在启动活动现场,2020年“书香社区”代表、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亓伟伟讲述了社区阅读推广历程。据了解,江山赋社区有居民将近4000人,流动人口居多,户籍人口只有400多人,很多老人随子女而居,缺乏归属感。通过读书凝聚人心,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就是江山赋打造书香社区的初衷。

在打造书香社区的过程中,社区党支部通过不同的读书活动把老人、孩子、妈妈汇聚在一起,增加居民之间的粘性,为孩子成长提供助力,让疫情期间居家更安心。居民们不仅自己读书,还带动他人读书,并且以读书为纽带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等工作。此外,社区还有来自14个国家的近百名外籍居民,他们也因此进一步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文明养犬等工作中来。

通过书香社区建设,江山赋社区汇聚了加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以文化促进社区打造“吾心安处•江山赋”,助力居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近年来,后沙峪镇大力推进实体书店、书香社区建设,创造更多的公共阅读空间,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通过阅读推广、推荐书目、周末亲子故事会、举办和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厚植书香文化,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接下来,后沙峪镇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在品味书香、文化传承上持续发力,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

有一种特别的福利叫“职工书屋”,有一种醉人的味道叫“书香企业”。2020年“书香企业”代表、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工会服务事业部客户经理董河岳在分享“书香企业”建设时指出:FESCO近年来积极参与阅读推广、开展各项读书活动,依托工惠通APP,推进阅读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展“阅读+社群”“阅读+提升”“阅读+公益”“阅读+筑梦”等新颖形式,打造智慧数字化阅读新模式。未来,FESCO将继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书香企业”建设,丰富图书种类,开展技能学习课程培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切实助力职工不断汲取知识、提升技能,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

“阅读+音乐”:凸显阅读推广的新方式

在启动活动上,阅读推广队伍中,既有银发一族,也有祖国的未来。以阅读为引子,“阅读+音乐”的方式,既歌颂党、歌颂祖国,又凸显了阅读推广的新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730172847

(银龄书院葛兰艺术团带来毛泽东《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的诵读)

银龄书院葛兰艺术团带来毛泽东《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的诵读。土豆王国小乐队则用一支《祖国祖国》歌舞来表达他们的“童心向党”。一老一少,有诵有歌,“阅读+音乐”的方式令现场观众振奋不已。

微信图片_20210730172901

(土豆王国小乐队用一支《祖国祖国》歌舞来表达他们的“童心向党”)

“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向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聆名歌,知党史。启动活动上,另一个节目也突出了“阅读+音乐”的新阅读推广方式。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共同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以歌曲串联百年党史:从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纪念爱国歌》到为抗击新冠疫情而作的《坚信爱会赢》,从北伐时期口口相传的《国民革命歌》到鼓舞抗战的《保卫黄河》,这些歌曲像承载着大众的情感与回忆的河流,穿越历史流淌而来,齐声串联起建党百年来的壮阔历史。中央歌剧院演员李灵娟在活动现场演唱的经典歌曲《为了谁》,正是收录于这本书当中。

微信图片_20210730172919

(中央歌剧院演员李灵娟在活动现场演唱经典歌曲《为了谁》)

在谈到策划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的初衷和过程时,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副社长魏振华指出:“经过一年精心打磨后,这本《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遴选了反映百年历程中重大历史时刻、重要历史人物的166首经典歌曲、142幅珍贵历史照片、97首乐谱音响,通过歌曲赏析、党史解读与音乐聆听,再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创造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百年。书中歌曲从不同角度抒发了人民对党的热爱,连成了党和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见证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艺术地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这不仅具有较高的普及意义与学术价值,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7bda57e4c0004f0fceaa701044b7a64

《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后续还将通过“5G+VR”制作技术,推出具有全景视角、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的5G全景党史学习“富媒体”版本,将专业音乐智能化乐器和党建音乐云平台资源深度结合,呈现良好的“聆听音乐—演唱歌曲—党史学习”的交互效果。

“阅读+雕漆”:再现工艺美术中的革命精神

启动活动所在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专业展馆,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玉雕、牙雕、景泰蓝、雕漆等艺术珍品。

雕漆,又称剔红,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由于这门技艺繁琐、费工耗时,普通人难以掌握,到了清光绪以后,全世界就只有北京还在生产雕漆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雕漆、景泰蓝、牙雕、玉雕,成为京城工艺界当红的四大知名工艺。

微信图片_20210730174402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在现场以“阅读+雕刻”向观众分享雕漆作品“雷锋”创作背后的故事和“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主办方邀请玉雕、景泰蓝、雕漆、花丝镶嵌、绢人、脸谱等领域非遗传承人与嘉宾共同参观互动,欣赏文化记忆体验与红色精神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如景泰蓝“红船精神”、玉雕“延安精神”等,以玉雕、雕漆、景泰蓝、花丝、民艺的游览线路,近距离观赏“燕京八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在现场以“阅读+雕刻”向观众分享雕漆作品“雷锋”创作背后的故事和“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微信图片_20210730174408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分享雕漆)

在李志刚入行近40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盛,也见证了大批工厂转型大批雕漆工人转岗的凋敝。他在困难的时期始终坚守,由此迎来了最好的时代。2004年“非遗”的概念提出,传统手工艺人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李志刚便开始策划将传统的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的生活之中。他认为,想要传统的手工技艺发展起来就一定要融入年轻一代。因此,从“阅读+雕刻”角度欣赏李志刚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并没有拘泥于传统之间,现代化的影子随处可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